第465章(第10頁)

  蕭院正自然也知道,但他不想那麼快就教底下的學生,他的計劃是萬人之後再教習。

  滿寶卻道:“禁衛一接種,距離萬人的目标也就不遠了,而且,現在我們人手不足。”

  皇莊這邊,太醫院給了她和盧太醫派遣醫助,但人手依舊是不夠的。

  而且,培育牛痘也需要大量的人手,這件事一直是她和盧太醫在做,被占去了大量的時間。

  她道:“将人召回來也需要時間,而且地方醫署不可能不留人,分兩批,甚至是更多批次的回來學習,所耗費的時間更長了,一回一去的花銷也高,所以我覺得計短不如計長。”

  而且既然已經計長,滿寶不介意更計長一些,直接道:“天下之大非我等能雙足踏遍的,天下人之多,也不是我們幾個人能顧得過來的,所以我認為若真想将種痘一事做好,勢必需要專門負責此事的人。”

  滿寶道:“而且,天下新生,國力日漸強盛,人口增長會越來越快,每年都有大量的新生孩子,這些孩子長到一定歲數都需要接種痘苗,因此這一行業是不會衰減的。因此我建議在太醫署中增設種痘科,專門負責學習、培育痘種、接種牛痘,還有對更安全的牛痘的研究。”

  劉太醫和諸多太醫們目瞪口呆,蕭太醫也目瞪口呆,然後他目瞪口呆後總算是想起了自己的正職——太醫院院正。

  他終于思索起防治天花的前景來,說真的,對于皇帝說的,将來天花絕種的話他是打心裡嗤之以鼻的,因為政治穩定很艱難,一朝皇帝一朝臣,他估計,陛下活多久,種痘之事就維持多久,而将來……

  蕭院正看了一眼周滿,繼任者要真是太子殿下,那繼續此事的可能性倒是極大,可要是換了一個繼任者……

  反正,蕭院正是不會計劃那麼遠的事的,他最多計劃明年的事。

  而他對太醫院明年在種痘一事上的規劃是種痘滿一萬人,得到一萬人的數據。

  但周滿已經計劃到三年開外去了,她甚至悄悄和蕭院正道:“劉太醫都和我說了,院正您是擔心那什麼一朝天子一朝臣,現在攤子鋪得太大,将來遭受反噬的是我們太醫院。可您要知道,作為大夫,我們最厲害的不是太醫這個職責,而是腦子裡關于治病救人的東西。”

  “如今我們借用國力和陛下的内庫做出來的所有東西都是可以傳承的,大不了将技術交給更多的人,将來就算太醫署不在,地方醫署也都被取消,甚至太醫院也不在了,可我們的技術是存在的,那就不算虧。”

  于是周滿撺掇蕭院正招募民間大夫,将種痘法和治療天花的方子及針灸法傳授給他們。

  說真的,蕭院正和周滿談過後,整個人都是恍惚的,他忍不住看着周滿,半天說不出話來,其實他也不知道該和周滿說什麼,因為實在是出不了口。

  同僚多年,倆人來往又多,彼此間算是很了解了。

  蕭院正知道周滿喜歡與人交換醫術,她就拿了不少方子和理論醫學與他換了兩本書,這兩年,他的醫術也有所進益。

  說是交換,可有時候周滿并不計較得失,比如她交換給他們的針灸之法,轉頭就寫進了醫書了,直接刊印成冊,教授給太醫署的學生。

  有時候,她授課時,若是提到以前和他們請教過的疑難病症,她也會把好容易從他們手裡交換來的東西教給學生們。

  太醫們上前請教,她也從不吝惜。

  所以,說是交換,她不過是想從他們那裡學到東西,但其實并無據寶之心。

  太醫院裡的每一個太醫現在都知道這一點兒,所以他們很糾結。

  想要不付出代價的從周滿這裡學到東西,也簡單,不要讓她知道你手裡有好東西就行。

  因為她不知道,你請教她,她多半會教你;她若是知道,她就一定要你把東西拿出來交換,不然她絕對不教,也不樂意教别人……

  可周滿交際太廣了,又話唠,太醫院裡誰家有什麼好書,祖上出過什麼厲害的大夫,她全都一清二楚。

  而且,要将這些藏匿起來,那你豈不是沒有長處了?

  他們吝惜自家的醫學為的是什麼?

  為的就是不至于教會了徒弟,餓死師父。

  可若是都不叫人知道自己手中有這樣的本事,那何來飽腹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