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寶有點兒心動。
于是和其他太醫一起目光炯炯的看着蕭院正。
蕭院正揮手道:“你們别看我,百廢待興,如今太醫署不同之前,我也不能一人做主的,不過我會替你們争取的。”
以前太醫署就是太醫院底下一個培養醫者的機構,連品級都沒有,全靠太子和太醫院撐腰,所以大臣們除了在他們需要用到國庫的錢時會讨論幾句外,太醫署裡的事基本都是由太子和他自己決定。
但其實太子不太管太醫署,所以四舍五入全是蕭院正做主。
現在顯然是不可能的了。
蕭院正就去找皇帝一起開小朝會,嗯,他現在也有資格,隻要想就能每天參加小朝會了。
其實蕭院正對上這些與他同品級的大人有些底氣不足,所以心底并不太想來參加。
然而他沒有别的選擇。
太醫署現在除了定下他一個太醫署令外,其他官員都未定,所以他不得不來參加。
怎麼說也要先定下太醫署丞,這樣才好招兵買馬……不對,是填補空缺。
因為是他的手下,所以就先由他來舉薦,蕭院正在去的路上就已經将太醫院裡的人都想了一遍,所以到禦書房的時候就直接和皇帝推薦了兩個人,“劉太醫和周太醫可為臣副手。”
與會的大臣們表示反對,倒不是和蕭院正唱反調,而是因為:“兩位太醫署丞,不能倆人皆出自于太醫院,隻需一人精通醫術便可,另一人還是要懂禦下之術,太醫署丞是要協助太醫署令管理太醫署的。”
魏知提議道:“臣認為該當從他處調來一人協助蕭院正建設太醫署。”
其他人,尤其是吏部尚書附議。
一個部門的管理豈是那麼簡單的,太醫署裡并不隻需要懂得醫術的太醫,否則那和隻會給人看病的太醫院有何不同?
論口才,論講理,蕭院正是說不過這些老大人的,于是他也被說服了。
論計算各地藥材的所需數額,采購藥材支出的合理規劃,每年新增醫署的建設及最佳數量,以及對太醫署和地方醫署關系的管理等等繁雜事務,到底是你們太醫院裡的太醫厲害,還是有過地方官曆練經驗,管過州縣,苦讀十數年的進士或明經厲害?
其實要不是太醫署實在是個技術性比較強的部門,他們連一個太醫署丞的位置都不想給蕭院正留着。
因為這些老大人們從心底不太信任這些醫匠的管理水平。
所以,劉太醫和周滿,您選一個吧。
但其實大家并沒有給蕭院正選擇的機會,周滿如今已經身兼兩職,不管是從技術上,資曆上,還是從個人精力的考量出發,都是劉太醫最為合适。
倒是有人提議可以将周滿從崇文館裡調到太醫署去,反正都是四品,而太醫署丞還是正四品呢,算是升官。
但别說魏知和老唐大人了,連蕭院正這個在衆人心裡不太機靈的人都強烈的表示反對。
他不傻,知道周滿在崇文館的好處要遠大于太醫署。
先不說太醫署是才成立的部門,僅官場地位和社會地位一條就有不同。
崇文館裡都是文官,其官場地位和同品級的翰林院、國子監一樣的,屬于清貴,什麼是清貴呢?
就是清廉,沒有什麼油水卻又地位尊貴的地方。
周滿在那裡面可比在太醫署要好太多了,别說太醫署丞隻是高半品,就是高一個品級也不換呀。
于是蕭院正直接定下了劉太醫為太醫署丞。
滿寶和太醫院裡的衆位太醫對此一無所知,他們正在太醫院裡熱烈的讨論今年中秋朝廷發的節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