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縣尉便自覺自己是白善的第一心腹了,不,是第二心腹,第一心腹應該是才走馬上任的周立威。
不過周立威隻是個小吏,和他不能比,董縣尉覺得就縣衙範圍來說,他依舊是第一心腹。
第2890章
新刺史
董縣尉覺得終于輪到自己了,感覺北海縣的天都藍了許多呢。
方縣丞對此一無所知,縣令下鄉,那他就得在縣衙裡處理各種雜務,宋主簿依舊請假不上班。
白善也不強求,他隻要請假,他就批假,然後将主簿的職權收回,自己負責一部分,還有一部分交給方縣丞。
宋家見白善竟如此硬氣,不由皺眉,宋主簿沒沉住氣,跑去找宋老爺,“大伯,白善如此氣定神閑,他不會真的把新鹽場給建起來了吧?”
宋老爺道:“那新鹽場隻建了一半,且已經放置有兩年時間了,要徹底建成需要不短的時間,更不要說還要做大鍋煮鹽,最近并沒有人在縣城定制大鍋。”
又道:“而且我已經讓幫閑看住那附近的山林,并沒有人砍伐樹木,小窪村那兩座山上的樹并不大,不足以做柴薪。”
他冷笑道:“樹砍下來還要晾曬,就是劈開了也得十幾二十天才能變成柴薪。我不信他能在七月前煮出鹽來。”
最遲七月初,他們必須要給青州城送一批官鹽去,以換取縣衙的财政。
宋老爺道:“繼續等着,你不用管,主簿是你的位置,就算此時他暫時代管一陣,過上一段時間他還是得來請你。”
隻要鹽場的人聽他們的話,白善就煮不出鹽來,那縣衙的财政就握在他們手裡。
而且,交不上刺史府要的官鹽,白善這個縣令便是不做到頭,那也是失職,就算他和路縣令關系好,這件事也掩蓋不住。
因為背後的事複雜着呢。
官鹽不到位,那其他一直由他們北海縣提供官鹽的地方就有缺口,鹽涉及民生大計,這世上的人啊,可以不吃肉,甚至可以不吃菜,卻不能不吃鹽。
宋主簿聽了大伯的一頓分析,微微安心。
宋老爺道:“青州城那邊來了消息,說是刺史換人了,新刺史不日就能到達青州城,但我們消息不靈通,我們和路縣令關系又一般,不知道新刺史是什麼人。”
其實新刺史已經到了,就在宋老爺說這句話的前半日。
他收到任命後便立即去了京城,和皇帝談了兩天,又拜訪了一些舊友,便立即拿着官印往青州來了。
他沒有提前告知青州這邊行程,所以人進了青州城路縣令才知道,他趕忙帶着官員們去迎接。
本來,新刺史到任,各縣縣令都要來迎接的。
但郭成他沒有提前告訴大家啊,路縣令隻能一臉忐忑的請罪,“刺史光臨,下官等有失遠迎,其他縣的縣令此時并不在青州城中。”
郭成笑道:“不怪他們,此時正是要收小麥插秧的時候,事情繁忙,所以本官特意不通知他們。”
郭成笑道:“端午不是快到了嗎?那會兒農忙也要結束了,到時候再召他們過來見面。”
路縣令應下,将郭成迎進刺史府。
因為提前得到了這位郭刺史的信息,路縣令表現得特别大方得體,人一到就立即把刺史府的權力交還給對方,而且明面上看是斷得一幹二淨,一副我唯你馬首是瞻的模樣。
這讓郭成非常的滿意,開始接手刺史府的事務。
雖然路縣令已經放權,但郭成依舊感受到了他在青州城和刺史府的影響力。
算起來,路縣令已經代管刺史府半年時間了,而那半年時間裡,青州大小官員幾乎被一網打盡,底下的官吏不免依靠唯一幸存的路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