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第2頁)

  說是公開,卻也不是直接放出來讓全國人民都知道的,而是在可以曬鹽的官衙間公開。

  知道的還是内部人,就好比現在的煮鹽法,除了煮鹽的官衙和技藝工人,還有誰會這個方法?

  沒看路縣令要開辦新鹽場都要先往舊鹽場裡塞人學習煮鹽法,等學會了才把人帶出來嗎?

  但這種範圍的公開對于大晉來說已經足夠了。

  魏知此時心中也激蕩不已,和皇帝道:“陛下,江南弊政或許可以趁此機會一掃而空。”

  老唐大人聞言立即進入角色,江南的問題一直不少,因為往前近兩百年的時間,北方一直處于混戰之中,世家和政權曾經難移到南邊,再回來時大晉對江南的控制便有些減弱。

  目前藏民現象最嚴重的就是江南一帶,除此之外就是鹽稅的事了。

  皇帝可一直堵着一口氣呢。

  皇帝也是想趁此動手,他眼睛亮晶晶的:“鹽政關乎民生大計,以前朕要倚靠他們出鹽,現在嘛……”

  太子則想到了舊恨,于是躍躍欲試,“父皇,兒臣願往江南走一趟。”

  皇帝就瞥了他一眼道:“君子不立于危牆之下,你去江南做什麼?”

  魏知就問,“那陛下認為誰去合适?”

  皇帝就沉思起來。

  他思考了許久,遲疑了又遲疑,還是忍不住問,“愛卿們認為楊長博如何?”

  老唐大人和魏知劉尚書相視一眼,都沉吟着沒說話。

  劉尚書等了半天,還是沒忍住道:“陛下,楊氏在江南的勢力不弱,以前便沒少插手鹽政,雖說幾年前被打壓下去了,但他姻親故舊不少,派楊長博去,恐怕不妥吧?”

  老唐大人因為兒子和楊長博的關系極好,比劉尚書更了解楊長博,提議道:“陛下不如問一問楊長博的意思,問他是否願往。”

  魏知道:“他若願往,那此事便又多了三成的勝算。”

  不僅在于他的身份,也在于他的才能。

  皇帝就看向太子,“太子以為呢?”

  太子雖然不太喜歡楊氏,但也不得不承認,楊長博有君子之風,他要是答應了,那應該就不會反水,除非是他們父子先負他。

  不過太子覺得他和父皇隻要不腦殘都不會無故負這樣的重臣,于是點頭,“到時候讓他把家人留在京城,我讓太子妃多關照他家人便是。”

  既是做人質,更是保護,讓他無後顧之憂。

  皇帝微微點了點頭。

  皇帝決定将楊長博叫到京城來談一談,不過在此之前,他将眼前的鹽罐推給他們,道:“你們嘗嘗看吧,我覺着這鹽還不錯。”

  三人上前撚了一點嘗了嘗,味道的确不錯,不比外頭的中等鹽差。

  這東西是曬海水就能曬出來的?

  也太簡單了吧?

  皇帝也很好奇,“朕見過大海,也喝過海水,那味道……”

  皇帝頓了一下後略過味道不提,道:“不過在海水裡泡一下,起來曬幹後一搓,似乎是有鹽在身上的,但要收獲這麼多的鹽,将海水引到地裡曬一曬真的可以?”

  太子沒見過大海,聞言心中一動,“父皇,不如兒臣去青州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