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第5頁)

說服

  如今能往外遷移人口的隻有中原一帶,其餘地方,江南、嶺南、北地和西邊都是地廣人稀,哪有人口往外遷移?

  但從中原遷移的話……

  甯禦史擡頭四望,不說人離鄉賤,這世上絕大多數人都不想離鄉,就說從中原繁華之地到貧困之地來,許多人不僅心理上不能接受,身體上也不能接受。

  太子的性格本來就霸道了,若讓他出手遷移百姓,不知道會讓多少家人離散呢。

  到時候鬧出家破人亡的事來就不好了。

  所以甯禦史對白善讒言太子給他走後門遷移人口的事很有意見。

  白善便隻能先将此事按下,帶着太子和郭刺史逛起大家窪來,順便再看一下附近的村莊,了解民風民俗。

  附近的村子特别少,小窪村是最近的一個,除了小窪村外就還有兩個小村子,一個村隻有十來戶人口,另一個也才二十來戶,剩下的土地上都沒人。

  三個村子因為近海,故都以打漁為生,很少種植莊稼,就是種了,收獲也很小。

  新鹽場開在大家窪,不僅年輕男子可以去鹽場裡幹活兒,婦人也可以,所以他們額外收入多了很多,現在就是不出海,光工錢也能養活家裡人了。

  當然,為了日子好過一些,除了應征上鹽場的人外,家裡其他人還是會出海的。

  雖然出海危險,但漁民們也自有經驗,一般他們會提前一天看天氣,決定第二天是否出海。

  當然,有時候他們看得不準,這時候就看運氣了。

  他們的漁船并不足以在海上拼技術,所以隻能拼運氣了。

  太子多留了兩天,就看着他們冒着風浪出海打漁,有時天才亮時出海,快天黑時才回來,但帶回來的魚卻未必有多少。

  而大家窪因為距離縣城有些距離,撈上來的魚能養活的就放在海水裡養着,改變送到縣城或者青州城裡賣。

  當然,現在有太子這一行貴人在,沒怎麼吃過海魚的人直接包圓了,但在平常,大部分魚是除了自家吃的以外,剩下的會處理了做成鹹魚,就晾曬在外面。

  太子每次走過,還沒靠近時就聞到了濃重的味道。

  這讓太子難得的感歎起來,“民生多艱,這一片露地多,明明可以直接開荒種地,但他們沒有開荒,顯然對于種地的平民來說,光有地還是不夠的,那地還得能種出糧食來才好。”

  他提醒白善道:“也不要隻顧着鹽場,這地還是要治理治理的,若能将這些荒地露地都開墾出來種成良田,那同樣是功德無量。”

  白善道:“……殿下,您知道這一片地形平坦,為何卻種不出足夠産量的莊稼嗎?”

  太子很幹脆的搖頭,“不知。”

  “因為這裡近海,”他道:“有時候海中風浪大,漲潮時,海水就會倒灌上來,這些泥土都是鹹的,所以糧食的産量很低。”

  太子:“地還分鹹淡嗎?”

  “當然,地有地力,自然也分鹹淡。”白善想到了什麼,頓了一下後道:“應該是分鹹酸。”

  太子就好奇的問,“那麥子是喜歡鹹土還是酸土?”

  白善就踢了踢腳下的土地道:“不管它是喜歡什麼土,反正一定不喜歡這硬巴巴的沙土。”

  養地可比建鹽場和渡口艱難多了,因為它需要的時間更長,在肥力不缺的情況下,這種土地都得小十年才能養出來。

  不過這事的确是需要人開始做的,他先幹六年,後繼者再幹四年就差不多養出來了。

  于是他在遲疑一番後便和太子點頭,“殿下說的是,我會盡力養土的,可這樣一來,臣需要的人手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