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第2頁)

  皇帝:“放心吧,朕不會再說此事的。”

  因為說得自信,所以第二天小朝會結束,大家坐着休息時,皇帝就看着魏知幾個大臣欲言又止,生生忍住了分享的沖動。

  惹得魏知看了他好幾眼,見他欲言又止後收回目光竟然不啃聲,他就不免主動開口詢問,“陛下是有事和臣說嗎?”

  “沒有,”皇帝否認得特别快,頓了頓後轉開話題,“楊和書到江南了吧,可有折子回來?”

  吏部李尚書便道:“是,有彈劾他的折子,說他才到揚州便大肆飲宴,雖是監察使,卻未行使監察使之責。”

  李尚書頓了頓後問,“陛下,可要着他上辯折?”

  皇帝不在意的揮手道:“不必,暫且壓下去。”

  楊和書剛過去,隻怕屁股還沒坐熱呢,這時候的彈劾都是試水,皇帝不想楊和書将太多精力放在争辯上。

  他對老唐大人道:“他現在也算是你的人了,你多看着一點兒折子,這段時間先把彈劾的折子壓下去。”

  淮南道是禦史台轄下,楊和書這個監察使現在是老唐大人的手下,但皇帝給他的權力很大,他不僅可以監察淮南道轄下官員,還能插手民政,皇帝還将淮南的一支軍隊交給了他……

  朝中的大臣隻要不是傻子都看得出來,皇帝給楊和書這麼大的權力是為了什麼。

  所以楊和書人還沒到揚州,淮南道上下的官員就都緊張了起來。

  要不是他出身楊氏,楊氏又在江南還算有名望和權勢,他恐怕連揚州都到不了。

  在路上遇到個山匪,生個病什麼的最是正常不過了。

  當然,楊和書也不是一點兒意外沒遇到的,隻不過他也帶了不少人,意外就顯得不是很重要了。

  皇帝點了點桌子,沉思道:“白善想在北海縣建個渡口,戶部那邊可有盈餘的錢?”

  劉尚書認真想了想,沒吭聲。

  果然,魏知先表示了反對,“陛下,臣一直不同意在北海縣再建渡口,萊州的渡口便可用。”

  白善作為北海縣的縣令為北海縣謀利沒錯,但他是大晉的宰相,想的卻得是整個大晉,因此道:“再建渡口花費很大,從北海縣到萊州渡口并不是很遠。”

  皇帝想了想,覺得他說的有道理,于是不再提這件事,道:“等太子回來再談此事吧。”

  但白善顯然是等不起的,他一回到北海縣就開始讓人去尋找可以造渡口的匠人,當然,不是那麼好找的,會畫圖紙的匠人,還得是會造渡口畫紙的匠人,白善打聽了一下,整個青州都沒有。

  他隻能給京城的先生同學們寫信,請他們幫忙尋找。

  莊先生收到他們信的時候已經快到中元節了。

  周家的人正齊聚一堂,他們早在一個月前就收到了周滿的信,然後就開始寫信讓所有兒子來京城,他們要商量家裡的财産要怎麼辦,是照着滿寶的主意來,還是分家……

第2995章

家宴

  老周頭坐在小凳子上切藥,切到一半就歎氣。

  錢氏沒管他,她也在切藥,老周頭就又歎息一聲。

  錢氏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問道:“你又怎麼了,老五媳婦說了,這些藥都是急用的,回頭還要拿去碾成粉末做藥膏呢。”

  老周頭這才加快了切藥的動作,但還是忍不住話,“你說我們真要分家?”

  錢氏沒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