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他們小時候寫的那篇文章設想很好,但花銷可不少。
白善卻道:“不能隻看花費,而不看他們的勞動成功。役丁好歹不用工錢,若不是役丁,除了飲食外還要額外付出工錢,那才叫高呢。”
他覺得役令的價值遠高于他們付出的那點代價,所以他們就算成本提高,衙門和朝廷依舊收獲很大。
當然,役丁們建設的基礎設施最後還是會回饋到他們身上。
雖然是為他們自己幹活兒,白善也不願意委屈了他們,反正飲食的花銷也是從縣衙的庫房中出的,他覺得他還是擅長經營之道的,不至于連一群役丁都養不活。
白善隻是開口給出了條件,然後去寫計劃案的是方縣丞,具體實行自然也是手底下的人。
方縣丞就很猶豫,看了眼白善役令的條件,問道:“大人确定了嗎?”
白善颔首,“确定了,這兩日秋稅就要收上來,各裡裡正也要來縣裡,便先和他們知會一聲,今年需要修的路和水利工程不少,尤其是進出大家窪和龍池的官道,這兩條路一定要修好。”
那兩條路現在可不太好,尤其是大家窪那條路,那是坑坑窪窪,每次進出白善都騎馬的,能不坐車就不坐車,實在是太颠簸了。
要修好這兩條路恐怕要耗費不少人力。
方縣丞應了下來,想了想還是提醒了一句,“大人,若按照您給的單子提供飲食,花費隻怕不少,庫房那頭……”
現在庫房已經不是宋主簿在管了,從白善拉着一堆鹽去青州城賣出後,庫房就由白善完全控制了,别說方縣丞,連宋主簿這個主官都不知道縣衙現在到底有多少錢。
雖然方縣丞不知道,但也能大緻猜得出來,因為最近縣衙的花銷太大了。
現在他們還在源源不斷的接收過來找工作的人,出了外縣的人外,還有本縣的百姓。
一些人家裡的秋收已經結束,或者快要結束,所以也都有了空閑時間,聽說縣衙這裡招工,工錢還是三日一結,便興沖沖的跑來了。
當然,也不是來的人縣衙都要的,首先便聲明他們是招收長工,所以隻打算幹上幾天或者一二月的,不收;
然後是因為衙門要發役令了,所以家中隻有一個成丁的不收。
但就是這樣,被選中的人也依舊不少。
方縣丞有時候去城外看到那麼多勞力都心驚,這攤子鋪得太大了,他生怕第二日縣令就告訴他庫房沒錢了。
這麼多勞力在縣城外,一旦鼓噪起來,那是會出大事的。
白善卻微微一笑道:“你放心,如今錢還還夠用。”
方縣丞沉默了一下後便點頭,然後出門拿了一張單子進來,遞給白善道:“當然,既然錢足夠,不如給縣衙添置一些東西吧。”
白善便接過單子看,微微皺眉,“這種東西不是應該找宋主簿添置嗎?”
方縣丞道:“宋主簿打回來了,他說沒有錢。”
白善不悅,“本縣每個月都給他掌管的戶房撥了一筆錢銀的,就是專門支付縣衙支出。”
現在,長工們的所有支出都從白善這邊走,他交給了趙明主管。但像官吏們的俸祿,縣衙的各類花銷,還有底下各裡各村的一些常規支出還是找的宋主簿。
白善翻了以前的賬簿,直接每個月撥款給宋主簿。
相當于現在縣衙有兩個庫房,一個是白善管着的,一個是宋主簿管着的,像這種筆墨紙硯辦公用品的采購,直接找宋主簿啊。
方縣丞難得為宋主簿說了一句話,“大人,紙張很貴的,您這五個月的紙張花費是以前北海縣兩年的量。”
不僅因為最近湧入的大量的人,還因為之前他讓各裡裡正清點人口,這些都要紙張。
白善:“……花費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