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滿道:“看描述似乎質量不太好,對水質的影響也很大。”
白善:“所以造紙的地方得好好選擇。”
周滿就問他,“我們自己造?”
白善想了想後道:“叫上白二和殷或。”
但這麼多的造紙方子……
白善若有所思起來,“我們先賺一筆,等以後再選出幾個好方子來送給陛下和太子。”
“什麼樣的方子算好?”這上面這麼多方子呢。
“對陛下和太子來說,成本低,步驟少的方子就是好方子。”
這樣的方子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質量很一般。
但是也是這樣的紙張才适合推廣,皇帝和太子面對的是全天下的人,不像他們,他們可以選擇美好的紙張方子。
不過當下的确是以便宜為主。
白善在挑挑揀揀,最後挑出了兩個方子,“先用這兩個試試。”
于是第二天白善和周滿又去殷或府上蹭飯吃,順便還叫上了隔壁府上的白二郎和明達。
殷或正在窗下寫東西,看到他們便停下筆,“今天沒有野菜了。”
周滿道:“沒關系,随便吃點兒就行。”
殷或就将筆放在了筆山上,“也是稀奇,你們兩家成了親的卻總是到我家來蹭飯。”
“這不是怕你一人孤單嗎?”白善道:“大家一起吃飯也熱鬧。”
殷或無奈,将才寫好的東西遞給他,“你要的,每日役丁的糧食消耗預計,還有銀錢預估。”
白善接過掃了一眼便先放在了一旁,“這個明日再說,我們今天說紙張。”
白二郎:“荥陽紙貴?”
“咦,”這倒是讓白善驚訝了,他扭頭去看白二郎,“你知道鄭斐的事。”
白二郎就看向明達,“嗯,這事兒傳得挺廣的。”
明達道:“荥陽離魯地不遠,鄭二郎在這一片很有名望。”
京城也是人才輩出,之前最有名的是楊和書唐鶴幾個,後來則是白善幾個,而現在王家和盧家的郎君在京城揚名,相比之下鄭二郎在京城的名聲沒那麼大。
但他在這一帶卻是很有名的。
殷或看了看他們,将話題扯回來,“紙張怎麼了?”
“哦,我打算建一個造紙作坊,你們要不要一起?”
殷或:“……因為紙貴你就造紙嗎?”
白善就歎氣道:“當然不至于,這天下的物價起起伏伏,總不能稍有起伏我就做什麼吧?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紙張牽連很大。”
他道:“衙門的文書,各村各裡記錄人口,這些都需要紙張,尤其核對人口時,更是需要耗費大量的紙張。”
“要是紙張不夠,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今年北海縣是我當家,我在紙張上沒虧過屬下,這才看不出來,但我昨日翻看以前的花銷,衙門為了節省紙張,許多東西都沒有記錄,”白善道:“北海縣要不是有鹽場在,我恐怕也不能如此豪氣的大手一揮說買一百刀就買一百刀,所以為天下計,紙張也得便宜下來,不然長此以往,公務荒廢,人口隐匿不報,很多政令都難以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