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第2頁)

  現在沒有定論,大多數人都等得起,但也有人想提早定好論調。

  一入夜,唐鶴便穿着太子的衣裳繼續穩坐中賬,太子則和兩個禦史坐在一旁,皺着眉頭問,“京城還是沒消息過來嗎?”

  唐鶴:“沒有。”

  太子雖然決定了選第一條法子,但并不打算自污,所以到了兖州後,他就在唐鶴和兩位禦史的見證下見了溫将軍,然後拿出了一塊兵符。

  不說唐鶴,就是皇帝的心腹——兩位禦史都驚呆了。

  他們不知道太子有兵符啊,本還在猶豫的心瞬間堅定了。

  溫将軍看到兵符,立即便在軍中選出兩千兵馬來護送太子。除此外,他們還先派了令兵回京。

  一是求援;二是言明此事,他可是為了安全才調兵的,是合法合理的。

  快馬加鞭的送信,按說這會兒也應該有消息回來了,還沒有,那就是他們設想的事情發生了。

  果然有人攻讦他造反。

  太子冷哼一聲,“正好,這一次把他們都引出來,孤把他們一鍋端了。”

  這是不可能的,江南的官員和世家也不傻。

  雖然京城距離江南遙遠,讓他們難以控制那邊的情勢,但既然已經布置下去,成或不成就要看天意了。

  成功與否要看天意,但他們卻可以先做好失敗的準備。

  揚州暗流湧動。

  楊和書身在其中,自然察覺到了,他什麼都沒說,依舊每日在府中處理公務,似乎什麼都不知道,隻是不再出揚州城去巡察,甚至有時候連自己的官邸都不出。

  借居于此的楊八郎忍不住道:“你怎麼比以前還悶了,侄媳婦也不在這裡,每日呆在府中不無聊?”

  楊和書翻着手中的公文看,不在意的道:“八叔要是悶了可以出去走一走。”

  “我一人出去有什麼意思?”楊八郎邀請他道:“你與我一同去吧,不然我讓人去逢春樓裡叫些人來,再請上一些世交,我們晚上飲酒作詩?”

  見楊和書不應,他便正色道:“長博,你來揚州也兩月有餘了,可才見過幾個世交?上次他們約你登高你也沒去,到底是世交,不好總是駁他們的面子。”

  楊和書這才從公文上擡頭,歎息一聲道:“八叔,我是巡察使,上次與你提醒的那一句已經是多嘴了,若讓朝公知道我徇私怠公,我這仕途也走到頭了。”

  “到頭就到頭,難道我們楊家還巴着他李氏吃飯不成?”楊八郎冷笑一聲道:“當年打天下的時候說的是千好萬好,我們替他說服江南豪族世家歸順,他也網開一面,但這才多長時間,不足四十年的時間他就要對我們下手。”

  “現今他能對江南動手,以後就會對中原世家和關隴貴族動手,誰能逃得過?”

  楊和書垂下眼眸,心中縱有駁斥的話卻不出口,而是面色冷淡的道:“我不問前情,我隻知怎樣做對楊氏才最好,八叔,我是楊氏的宗子,若我被朝公和陛下厭棄,将來楊氏就難出頭了。”

  “隻要我們聯絡有親,還怕他?”

  楊和書明白他的意思,皇室就算不用楊氏的人,用的人才中也一定會有與楊氏有親的人。

  世家貴族,數不清的聯姻關系,皇室是不可能完全将一家族擯棄在外的,除非滅族。

  但……

  “可是八叔,親疏有别,就好比父親的人脈是偏着我的,然後才是别的有才華的叔伯兄弟,再然後才是姻親,甚至族中的弟子也會排在姻親之前,”楊和書道:“依靠聯絡有親來保證家族榮光,像現在崔氏這樣嗎?”

  楊八郎說不出話來。

  “崔氏現在未必不知自己的問題所在,聽聞這兩年崔氏的弟子都熱愛遊學,族中十四歲上的弟子都開始出門遠遊,可見他們對入仕不是沒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