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第1頁)

  魏知低着頭,沒有看見,低頭高聲道:“陛下,白善不會在此事上作假,他的折子上寫得一清二楚。”

  皇帝便連忙拿起折子來看。

  魏知這才擡起頭來看向他,見他眼睛越來越亮,臉上紅光滿面,便一邊等他看折子一邊介紹道:“周大人有一侄子,現為綿州羅江縣吏,種在羅江縣的良種便是他帶回去的,而且這六年來也是由他及其父培育此種,信寄出來時他們隻收割一塊地,稱了生稻谷,畝産是六石半,若是曬幹,大約能有五石出頭。”

  皇帝已經一目十行的将白善的折子看完,這上面也詳細記載了莆村試驗田的試驗過程。

  他後面已經聽不到魏知在說什麼了,眼睛就緊盯着折子上一份試驗數據。

  魏知見皇帝半天不說話,看了一眼便知道他在看什麼,于是道:“陛下,陛下——”

  皇帝掀起眼眸,暗暗嫌棄的看了他一眼,然後繼續低頭看折子,“叫什麼,朕聽得見,說吧。”

  “陛下,白善折子上的試驗數據雖然好看,但那是試驗,據莊侍講所言,他們對試驗田會更關注一些,不僅給最好的肥料,總是保證足夠的水,除草捉蟲耗費去的精力是一般稻田的五倍不止,所以臣覺得試驗田可以育種,但它的産量不能用作标準,至少得往下降一些才行。”

  皇帝道:“這上面的數據,曬幹的稻谷能有七石還多出二十二斤,也就是說生稻谷可能達到了九石,就算一般的水田比不上試驗田,也不該直接少去三石吧?三分之一呢。”

  想想就心疼。

  魏知就知道皇帝的老毛病又犯了,這是得隴望蜀呢。

  他道:“陛下,這個新稻種的産量可是比現在的高出一倍啊,也就是說,若它能在天下适種,那來年天下稻子的收成是現在的兩倍……”

  想想就很激動好不好?

  皇帝攥緊了手中的折子,眼睛發亮,“若是繼續培育良種,讓種子更加優良,使普通農田的收成也能如現在試驗田的數據,那就是現在的三倍……”

  魏知:“……倒也沒錯。”就是這個野心太大了,種子要是這麼好培育,這麼多年來稻谷的畝産不會還這樣低。

  皇帝激動不已,隻要想想糧食增産後各種結果,他就激動得坐不住,恨不得去西内苑裡跑三趟馬。

  他興奮的起身,轉了兩圈後回頭看向魏知,“看來周家人很有種地的天賦,朕隐約記得當年新麥種也是周家新種出來的。”

  魏知低頭應道:“是。”

  當年楊和書還上書為周家請過功,不過當時情勢複雜,朝廷隻是賞了一些财物,并沒有其他的封賞。

  因為楊和書是主要推廣人,功勞主要落在了他身上。

  魏知想到進宮前莊先生的暗示,他頓了一下還是道:“聽聞周家最擅長種地的,一是周家大郎,二是周家三郎,不過因他們不怎麼識字,試驗田主要是周大郎之子周立重在管理和試驗,所有的試驗數據皆出自他的手。”

  皇帝便忙問道:“也就是說周立重識字讀書了?”

  “也是,朕記得周滿有兩個侄子,前兩年還考中了明經,是他們當中的?”

  “不是,”魏知無言了一下,他就說剛才皇帝沒聽到他的話,他隻能又說了一次,“周立重現在隻是羅江縣一吏員。”

  皇帝:“恩蔭進去的?”

  周滿做到了這個位置,恩蔭侄子一個小吏還是能做到的。

  “不,他自己考進去的。”

  皇帝贊賞的點頭,“倒有志氣。”

  他頓了頓後道:“宣莊侍講進來。”

  魏知便出門去找古忠。

  古忠很快将莊先生請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