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忠微微一笑,退後一步。
朝中上下文武百官,會叫他古大人的沒幾個,周滿算其中一個。
周滿擦了擦臉,将頭發重新攏了攏,把官帽帶好,又給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下,這才挺直了腰背和古忠進去面見皇帝。
皇帝掀起眼皮看她,“周大人,這一大早你去了何處?朕派了三路人馬去找你都沒找到。”
周滿老實的跪下認錯,“回陛下,臣犯了懶性,沒有到衙門點卯,請陛下降罪。”
底下坐着的大臣們都沒說話,有人知道老唐大人和周滿關系不錯,尤其最近私底下有流言,覺得老唐大人肯定是在周滿那裡聽到了些風聲才能在皇帝問策時更強一頭,從而摘得左相這顆果實。
當時魏府吊唁,不少人都看到倆人一起走了,雖然隻是在路上走了一段,但誰知道他們說了什麼?
老唐大人不動如山的坐着,不過作為前禦史台大夫,他也沒參周滿怠政。
坐在劉尚書旁邊的楊和書就躬身笑道:“陛下,周大人自回京後便一直忙于政務,今日難得偷得半日閑,她素來隻參加大朝會,不知道小朝會召見也是情有可原,何況,她還是外放官。”
外放官回京不用點卯也是規矩。
周滿老實的跪着。
刑部左侍郎道:“我記得周大人還是崇文館編撰,這可不是外放官。”
他道:“周大人平時在青州也就算了,管不到崇文館編撰的事,好容易回一趟京城,怎麼也要打理一下崇文館的政務吧?”
周滿誠實的道:“陛下,崇文館修撰醫書的事臣從不敢懈怠的,今年的稿子都已經上交。”
蕭院正立即道:“不錯,崇文館已經将稿子交到我們太醫院,由太醫們共審,沒有問題便可印刷,今年周大人已經上交有兩冊,上冊醫書已經印刷出來給學生們用了。”
皇帝本來就不是很生氣,因為周滿的确是他臨時叫來的,于是擡手道:“平身吧,坐下聽一聽,一會兒要談地方醫署改制之事。”
太子突然道:“父皇,周大人是外放歸京,沒有約束,下次小朝會再想找她還不知道要去哪兒找呢,太過費事,不如下令讓她每日進宮小朝會議政,倒省了不少人力。”
周滿:……
皇帝點了點頭,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于是當場下令。
周滿隻能低頭應下,然後起身走到楊和書旁邊的席位上盤腿坐下。
老唐大人和劉尚書勾了勾嘴角,對此事并沒有意見。
李尚書看了周滿一眼,欲言又止,皇帝已經道:“繼續吧,說到哪兒了?”
老唐大人道:“鹽運司進江南,改變制鹽之措的事。”
周滿眉頭便是一跳,垂下眼眸老實的聽着,心裡卻不由冒出剛才古忠說的話。
問政嗎?
她當官好多年了,但大朝會上她基本不參與其他政務,除非皇帝點名問到,不然除了醫藥的事外,她基本不開口。
因為她知道,對于女子參政,朝中是有不少人有意見的,她之所以能安穩站在大朝會上,就是因為不涉及到醫藥之事,她基本不主動開口。
周滿習慣性的聽他們議政,她就坐在位置上一邊聽着,一邊走神思索。
她知道太子的意思,明為訓她,實際上卻是讓她進了小朝會。
皇帝的小朝會可不是誰都能進的,就連蕭院正,十次裡也有三四次是不在列的。
這是讓她也參與别的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