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第6頁)

這個時代的染料很少,因此普通百姓是很難穿上染過的布料的,就算有,也隻有藍色、青色之類,而柏舟卻在路上看到了粉色、綠色,普通人家的姑娘也花紅柳綠起來。

天下的客商來往密集,這些衛星城裡有很多客棧,住了許多外地商人,隻要進入捷城地界,非常安全,盜匪也絕迹了。

所有人臉上都帶着光,日子似乎有了盼頭,心中有了希望。

老百姓就是這樣,隻要日子稍微好過一點了,就會很滿足。

柏舟此時穿着男裝,看着就像個普通的路人,她在路邊的一戶農家讨水喝,那家隻有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在家,熱情地給她倒了一碗水,然後笑呵呵地說:“小哥從哪裡來啊?”

“從北地而來。”柏舟老實說,“聽說捷城這裡能找到活幹,就跟着商隊來了。”

那老人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小哥有見地啊。這兩年整個大熵朝,就我們捷城能活人,其他地方都打爛了,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夢想着能到咱們這邊來呢。”

柏舟将碗裡的水喝完,問:“流民都往這邊來了,其他地方的太守、刺史們沒意見?”

“呵呵,他們當然有意見。”老人的臉上閃過一抹鄙夷之色,“但是兩年前,麟州刺史派人來打了一仗,慘敗,那刺史張琳又受了天罰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敢來打我們了,甚至都沒人敢靠近捷城方圓三百裡内。”

他用手中的拐杖朝着四周指了指,得意地道:“這方圓三百裡内的郡縣,全都來投靠西王母啦!”

他又補充道:“其實更遠一點的也想要來投靠,但西王母說出了麟州地界了,不願意收。哼,他們那群雲州人、靖州人,哪裡配得到西王母的眷顧?當初咱們逃荒想去那邊的時候,他們還守着大門不讓我們去呢?現在想過來,做夢吧。”

柏舟看了看他的屋子,都是土屋,要是放在現代,都會被認定為危房,不能住人了,但裡面還有兩個小孩子在打鬧玩耍。

于是她上前很禮貌地問:“老丈,我看你家的情況不太好啊,莫非辛苦一年下來,家裡剩不下幾個錢,整治不起更多的産業嗎?”

第1523章、《南都繁會圖》

老人摸了摸胡子,不服氣地說:“誰說我家不好了?我能住得起這樣的屋子,不漏風、不漏雨,還能養幾隻雞,養兩條大肥狗,這樣的日子已經很不錯了。兩年前我還沒來捷城的時候,家裡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呢,我們混在流民堆裡,餓死了三個孩子,我兒媳婦的衣服破了,隻能在身上裹一層樹葉,後來樹葉都吃完了,隻能裹一條破席子!”

“現在我有房子住,每頓都能吃飽,孫子也能養得活了,這樣的日子,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啊。”

柏舟覺得胸膛裡暖融融的。

她突然覺得,自己能夠帶着這麼多人來這個異界一趟,也是一件好事,至少她拯救了這些人,給了他們一條活路。

老人笑呵呵地說:“小哥,聽說城裡要多開幾個制作水泥的作坊,我家大郎等到收完了稻谷,就要去城裡做工,你也可以去碰碰運氣,說不定也能選上呢。”

“隻要進了城裡的工坊,吃喝就不愁啦。”

柏舟謝過了老丈,來到捷城,城門口有一個收費處,進城每人要交三錢的入城費,免得城外的人沒事就往城裡跑,将這偌大的一座捷城擠得路都走不通,堵人。

柏舟交了錢,進了城,看到了一座極為繁華的城市,城内的房屋已經幡然一新,街上到處都是店鋪,各種招攬顧客的幡子在空中飛舞,到處都是叫賣聲,顯得很嘈雜,卻很有生活氣。

柏舟曾見過一幅古代畫作,名叫《南都繁會圖》,描繪了明代陪都南京城市商業興盛的場面,街道上人潮如織,店鋪鱗次栉比,比起《清明上河圖》還要繁華。

如今這捷城,幾乎要和《南都繁會圖》媲美了。

這時,她看見一個穿着青布衣服,頭上戴着青色包布的女人在街上走過,她們的臉上雖然有倦意,卻滿是笑容。

柏舟忍不住問旁邊的路人:“那些婦人是做什麼的啊?”

“她們是城裡的女工。”路人道,“在紡織工坊做活,聽說手藝好的紡織工,一個月的月錢有五千錢呢。這些婦人有錢了,在家裡也稱王稱霸起來了,很不成個體統。”

柏舟看了那人一眼,見他一臉而羨慕嫉妒恨,忍不住笑了。

再往前走幾步,就看見了一座小院,正好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那小院的門開了,一群七八歲的小孩子從裡面走了出來,身上還挂着布做的書包,有的書包用的布料不錯,有的書包上打了補丁,但一個個都長得胖乎乎的,特别可愛。

他們對着屋子裡的人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道:“先生再見。”

裡面穿着文士袍,頭上戴着文士冠,一臉和藹模樣的中年男人也朝他們點了點頭,道:“路上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