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舟看着這些打了雞血的網友,并沒有多說,而是舉着手機,帶着他們走進了捷城,像紀錄片一樣讓他們看一看現在的捷城。
這簡直就是一座桃花源。
這裡沒有戰亂,沒有流離失所,沒有饑餓困苦,老百姓們都有東西吃,有衣服穿。
雖然這裡也有窮人和富人,也有黔首和士族,但士族不敢欺壓百姓,富人也不敢折辱窮人,也見不到别處常見的貴族策馬奔騰,撞倒老百姓,還要打老百姓兩鞭子的事情。
馬上就要到端午了,家家戶戶都已經開始準備,門口挂上了艾葉和柳條,街上也有攤販在賣自家包的粽子,買粽子還附送一條五彩繩編織的手環。
“各位看,這是五毒糕。”柏舟将手機放在胸口,鏡頭對着吃食小攤,道,“本來這裡是沒有這麼多甜點的,但女仙之中有一位喜歡烹饪的,将這些糕點的制作方法教給了百姓,現在已經被百姓們奉為食神了。”
這位女仙不是别人,正是宋靈賓,這個姑娘一直沒有什麼存在感,也不擅長管理,戰鬥倒是很擅長,但在捷城需要她戰鬥的時候不多,她幹脆就專心鑽研自己的興趣——烹饪。
這個時代連饅頭、包子這樣的東西都沒有,隻有麻花、蜜餌之類的吃食,連肉餅都還被稱為胡餅,是從西方傳過來的。
作為一個大吃貨國,怎麼能沒有美食呢?
于是她先是研究大米的吃法,研究出了各種米糕,然後是米粉,等到把大米發揮到極緻之後,接着便開始做面食,松軟的饅頭還有面包,都被她給琢磨出來了。
這五毒餅也是她結合本地特色所制作而成的糕點,并不是酥皮的,而是類似于綠豆糕那樣的東西,隻是倒膜的時候将棗木模具刻出了五種毒蟲的模樣,裡面包的是棗餡兒,甜而不膩,非常好吃。
漸漸的,宋靈賓的名氣也起來了,有的孤兒寡母沒有收入來源的,跟她學了做糕點的手藝,在城裡擺了一個小攤,賣這些吃食,也慢慢地攢下了家業,能養活孩子們了。
第1528章、王母城
老百姓們為了紀念她,感謝她,把她教給他們做的面包起名叫“宋餅”,把她教的各種糕點起名叫“宋氏糕點”,譬如這個五毒膏,在前面就要加一個宋氏五毒膏。
柏舟買了一斤糕點,嘗了嘗,味道不錯,雖然沒有白糖,是用紅糖做的,味道比不上現代的糕點,但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算得上是美味了。
這些糕點也随着商隊慢慢地行銷全國,有些可以長期保存的糕點,還專門有人來買,賣到外地去能賺很大一筆。
柏舟又來到了慈幼局。
炎夏國古代是到宋代時期才出現官方收養孤幼的機構,名為慈幼局,到了滿清時期,就改名叫育嬰堂。
女術師們見流民之中有一些失去了父母的孩子,他們雖然父母過世,但靠着家族裡的其他長輩庇佑,活了下來,但族裡的長輩都自顧不暇,哪裡還有那個餘力照顧他們,便開設了幾個慈幼局,專門收養這些孤兒,請了先生來教他們讀書識字。
柏舟拿着手機,在慈幼局裡走了一圈,道:“其實這樣的孤兒在流民裡并不多,也隻有那些人數多的大家族才能保下一兩個。”
餘下的話她沒有說,但直播間裡的觀衆們幫她說了。
“那個時候最先餓死的必然是孩子,因為一旦有點吃的,都是給大人吃,如果大人死了,孩子也活不了。”
“我看過史書,小孩子一個沒看住,又餓又渴,喝了髒水,拉肚子就活活拉死了。”
“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有的孩子沒看住,還會被人偷走,後面發生了什麼,就不用我說了吧,說了會被封号的。”
“《菜人哀》,聽說過嗎?”
柏舟看着這些評論,感歎道:“所以,能活萬民,是多麼大的功德啊。”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衆女術師們都各司其職,柏舟則就在城裡溜溜達達閑逛,給網友們直播。
城裡看完了,就又溜達到周圍的幾座衛星城去。
因為這幾座城池是新建的,所以裡面的屋子全部用了水泥,城牆也是水泥,在這個時代可謂堅不可摧。
建成之後本也沒有名字,但老百姓們卻自發給它們起了名字,比如紫薇城、南極城、太真城……
至于紫薇兩個字是不是僭越,城中的士庶并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