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4頁)

  又惋惜他是個武夫,而非讀書人,因為這同樣是一件會讓後人恥笑的事。

  大奉兩百年,讀書人千千萬,竟連一個武夫都不如。

  “千錯萬錯,都是許平志的錯。”

  就在這時,一位閱卷官展開一份謄抄的卷子,細看數秒後,他愣住了,身體像是石化,一動不動。

  但他的嘴皮子不停的在念叨,反複念叨。

  持續了幾分鐘後,這位閱卷官蓦地起身,環顧房内衆同僚,深吸一口氣,擲地有聲道:“誰說大奉讀書人作不出好詩,誰說的,誰說的?”

  閱卷官們紛紛看過來,神色茫然,不知道他發什麼瘋。

  詩壇衰弱都兩百年了,當代讀書人不擅詩詞,這些都是事實,有什麼好争議的。

  “啪!”

  那閱卷官把卷子拍在桌上,胸腔起伏,激動道:“我敢斷定,此詩一出,必将名傳天下。今年會試,必被史官記上一筆。”

  邊上一位閱卷官看了他一眼,好奇的走過去,拿起卷子,定睛一看。

  瘋狂似乎會傳染,閱卷官捧着卷子,激動的渾身顫抖:“好詩,好詩啊,哈哈哈,誰說大奉讀書人作不出好詩,誰說的?”

  這下子,其餘閱卷官意識到有佳作問世,一窩蜂的湧上來,相互傳遞、品讀。

  “好詩,當浮一大白。”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這才是讀書人該寫的詩。”

  “一個學子,如何能寫出這飽經滄桑的詩?”

  “興許是屢考不中,以詩銘志吧。”

  這首《行路難》的出現,就像是一群土雞裡混入了金鳳凰,格外珍貴,滿屋的閱卷官不停傳閱,興奮的點評。

  “咳咳!”

  門外傳來用力咳嗽聲,頭發花白的東閣大學士背負雙手,站在門口。

  他是被喧鬧聲引來的。

  屋内閱卷官們頓時噤聲。

  “吵吵嚷嚷成何體統?”

  大學士趙庭芳訓斥了幾句,而後問道:“本官剛才聽到有人說,此詩一出,名傳天下?”

  立刻就有閱卷官上前,恭敬的遞上卷子。

  東閣大學士先掃了衆人一眼,這才接過卷子,眯着眼看起來……他握着卷子的手,微微顫抖起來。

  任誰都能看出這是一首好詩,令人振奮的好詩。

  但經曆不同,感觸也不同。

  這首詩既是詠志,也是一段坎坷的人生經曆。從“心茫然行路難”到“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任何有相似經曆的人,都能迅速共情。

  而最後一句是詠志,也是點睛,直接把整首詩的意境拔高到相當高的層次。

  “此子絕對大才,若是經義和策問都是上佳,本官必點他為會元!”東閣大學士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