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10頁)

  元景帝道:“朕乏了,退朝。”

  結束了,科舉舞弊案,到此,幾乎蓋棺論定。

  除非許新年在殿試上發揮失常,文章寫的稀爛,這種概率微乎其微,身為雲鹿書院的學子,當朝會元,他的才華絕對是貢士中拔尖的。

  最關鍵的是,陛下似乎頗為賞識此子,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朝堂諸公臉色怪異,沒想到此案竟以這樣的結局告終。

  偷雞不成蝕把米……孫尚書臉色難看,待殿試之後,科舉舞弊案結束,必定會有人趁機攻讦,指責他濫用職權,栽贓陷害。

  六科給事中,以及其餘三品大員,心裡都是一陣失望和不滿。

  這種不滿,在聽到元景帝承諾讓許新年進翰林院後,幾乎達到巅峰。

  一個雲鹿書院的學子,有何資格進翰林院。國子監創立兩百年來,從未有過這樣的事。

  殿内諸公,以及殿外群臣,懷着複雜的心情散去,他們穿過大廣場時,看見了一位拄刀而立的銀鑼。

  面朝午門,面朝群臣。

  懷慶和臨安兩位公主站在遠處,并沒有和許七安并肩。

  一方是衣冠禽獸數百人,手握實權的京官。

  一方是茕茕孑立的粗鄙武夫,打更人銀鑼。

  一人擋住了大奉權力最大的一批人。

  群臣們注意到了這個做出攔路姿态的小銀鑼,也認出了他的身份,京官裡沒人不認識他。

  他想幹什麼?

  這粗鄙武夫,是要洋洋得意,耀武揚威的?

  六部尚書、侍郎、六科給事中、宗室、勳貴……一雙雙目光落在許七安身上,審視着他。

  區區武夫,竟敢擋我們的道?

  一人一刀站午門,獨擋群臣。

  許七安迎着群臣,緩緩掃過所有人,突然一聲冷笑,氣沉丹田,緩緩道: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呸!”

  狠狠啐了一口吐沫,提着刀,緩步離去。

  群嘲!

  午門内外,霎時間一片死寂。

第九十一章

收徒

  午門内外一片死寂,數百名官員宛如集體失聲,耳邊回蕩着這句諷刺意味極重的詩。

  隻有讀書人,才能真切的聽懂這句詩裡夾帶的諷刺,是何其的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