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布政使微微颔首,不苟言笑的臉上擠出些許笑容,一番寒暄後,領着衆人去了楚州最大的驿站。
落腳後,楊硯等人與鄭布政使坐在堂内談事。
“鄭大人,陛下和諸公們聽說楚州發生‘血屠三千裡’案,驚怒交集,派遣我等前來查明此事,希望鄭大人傾力相助。”劉禦史拱手道。
早已知曉此事的鄭興懷微微颔首,問道:“幾位大人希望本官如何協助?”
楊硯直截了當的說:“我需要楚州邊軍的出營記錄,以及楚州各地衙門的公文往來。”
鄭布政使沒有回答,環顧衆人,不經意地說道:“我聽說主辦官許銀鑼因傷返京了?”
劉禦史歎息道:“途中遭遇埋伏……”
鄭布政使皺了皺眉,公事公辦的語氣:
“沒了主辦官,這便宜行事之權……當然,各地衙門的公文往來,本官可以給幾位大人一觀,隻是邊軍的出營記錄,恐怕隻有主辦官有權力過問。本官會禀明淮王,但不保證淮王一定會通融。”
劉禦史等人也不惱怒,笑呵呵的說:“多謝鄭大人,多謝鄭大人。”
談完後,鄭布政使以公務繁忙為由,告辭離開。
大理寺丞看了眼劉禦史,搖搖頭:“可惜,兩位禦史還是禦史,若是巡撫,啧啧……”
禦史在京城時是禦史。一旦奉旨到地方視察,那就是巡撫。
巡撫權力之大,直接壓過都指揮使、布政使、提刑按察使三位最高領導。
可正因為巡撫權力之大,才會委任許七安做主辦官,元景帝的态度很明顯,不能讓使團制衡淮王。
楊硯淡淡道:“這位鄭布政使,為官如何?”
劉禦史忙說:“我與他有些交情,此人為官清廉,名聲極佳。”
……
三黃縣。
城外,官道邊的涼棚裡,姿色平庸的王妃和俊美如畫的許七安坐在桌邊,喝着劣質茶水。
此地距離城門口不遠,一壺茶兩文錢,很便宜,再加上位置選的好,一顆大榕樹下,風一吹來,既陰涼又舒服。沿途不停有進城或出城的百姓在這裡歇腳,喝茶。
許七安握着茶杯,思考着他的“截殺”計劃。
要想從鎮北王的密探口中套取情報,肯定不能在城裡,不但會波及無辜百姓,還可能被反殺。
最好的辦法就是等待對方出城。
既然是尋人,肯定不會在一座小縣城逗留太久,北境郡縣無數,也不可能每一個城市、鄉鎮都安插了人手。
因此,密探肯定是流動的。
他隻要守株待兔就行了。
這時,他發現隔壁幾名漢子行為有些反常。
第一百三十一章
全是謊言
最開始,許七安沒有在意,一半的心力沉浸在自己的思考裡,另一半則留心觀察周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