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9頁)

  而後,無數百姓蜂擁城門。

  “是不是罪己诏?”

  不認識字的百姓,以及沒能擠到前頭的百姓,大聲嚷嚷。

  “是,是罪己诏,陛下真的下罪己诏了。”前頭的人高喊着回應。

  “快,快念……”後方的百姓迫不及待的催促。

  “上乃下诏,深陳既往之悔,曰:朕以涼德,缵承大統。意與天下更新,用還祖宗之舊。不期倚任非人,遂緻楚州城毀……(注1)

  “……元景三十七年五月十六日。”

  整篇罪己诏,洋洋灑灑近千字,站在告示欄前的一位老儒生,抑揚頓挫的念完。

  尋常百姓中,有的人聽懂了,但更多的人依舊雲裡霧裡,他們隻确認一件事:元景帝确實下罪己诏了!

  “是不是因為楚州屠城的案子?”

  “陛下,下了罪己诏,也就是說,昨日許銀鑼說的全是真的,對不對?”

  “那些市井中抹黑許銀鑼的謠言,都是假的,對不對?”

  百姓們最關注的是這件事,雖然心裡信任許七安,可昨日同樣有很多抹黑許銀鑼的謠言,說的煞有其事。

  他們急需一個肯定的情報,來粉碎那些謠言。

  而且,在黎民百姓眼中,朝廷的地位是深入人心的,朝廷要是承認這件事,加上許銀鑼的威信,那就再沒什麼疑慮,以後無論誰說什麼,他們都不信。

  老儒生壓了壓手,人群立刻安靜下來,他滿意點頭,又搖頭歎息,說道:

  “陛下下罪己诏,承認了縱容鎮北王屠城,許銀鑼,他昨日說的都是真的。要不是許銀鑼一怒拔刀,楚州屠城的冤案就難以昭雪,鄭大人,就,就死不瞑目。”

  歡呼聲和喝罵聲一同爆發,甚嚣塵上。

  “大奉能出一位許銀鑼,真是上天垂青啊。”

  “可惜,許銀鑼現在不是官了。”

  “不是官又如何,他依舊是大奉的英雄。”

  至于罵聲……

  “昏君,這個昏君,難道楚州人就不是我大奉子民?”

  “修道二十年是昏君,縱容鎮北王屠城,這就是暴大奉遲早有一天要亡在他手裡……”

  罵聲很快就消停下去,被周圍的官兵給鎮壓下去,但百姓依舊小聲的咒罵,或在心裡咒罵。

  而官兵也沒有真的要對這些犯大不敬之罪的百姓怎麼樣。

  皇帝下罪己诏,本身就是認錯,就是在給百姓一個發洩、謾罵的渠道。

  ……

  國子監。

  原本讀書聲郎朗回蕩的,天下學子的聖地之一的國子監,此時到處都是感慨激昂的斥責聲和怒罵聲。

  讀書人罵起人來,可比老百姓要花樣百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