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事端,必然會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哪怕過去千百年,後人評說這段曆史時,想必會津津有味吧。
從元景十六年說起,一直到元景三十七年,其中必然會夾雜魏淵的捐軀,八萬将士的覆滅。大奉史上這位沉迷修道的皇帝,最後被匹夫許七安,斬于京城。
諸公感慨萬千之際,忽聽一陣哀哭聲。
循聲看去,隻見禦史張行英,扶着牆頭,哭的老淚縱橫。
前魏黨成員,一個個雙眼含淚,或低頭擦拭,或昂着頭,不讓眼淚流下來。
片刻後,包括失态痛哭的張行英在内,這些手握大權的魏黨成員,當着各黨派的面,做了一個膽大包天的動作。
他們整理衣冠,朝東北作揖,而後轉身,朝天邊那人作揖,許久不起。
……
此時此刻,皇城的另一頭,懷慶迎風而立,素色衣裙飄飄。
風撩起她的發絲,輕撫她絕美清麗的容顔,皇長女輕輕松開緊握的秀拳,于心底松口氣。
他從未讓她失望,勇武,霸道,睿智,無所不能……這一戰,雖有波折,雖有擔心,比如鎮國劍騰空的時候。
但懷慶依舊不認為許七安會輸,因為他沒輸過。
這是一個奇男子,即使是她,也不得不佩服和崇敬的奇男子。
懷慶撩起舞動的鬓發,挂到耳後,與留下感動淚水的太子不同,她心裡振奮唏噓的同時,還有沉重。
貞德帝殒落,這隻是開端,随之而來的善後問題,才是重中之重。
這主要分為兩方面:一,對整個中原的交代。
其中包括各州的百姓、各地的官府、各地的軍隊,以及江湖人士。
百姓方面,需要考慮的核心是“民心”二字,是坦誠布公,還是隐瞞,都會造成民心盡失的局面。
軍隊是同樣的道理,某種意義上來說,穩住軍心比穩民心更重要,尤其北境和東北三州的将士。
這批人是最容易嘩變的。
如果這一戰裡,許七安敗了,那玉陽關中一萬多名将士,必然造反。
各地的官府需要安撫,不能讓他們在這件事上産生惶恐不安的情緒,這樣,才能幫忙穩住百姓的心,才能不讓江湖組織趁機作亂。
第二方面,新對于現在的京城來說,現在至關重要的,是新君登基。
新君登基是一切的前提,隻有新君登基,才能穩住各方。若是大奉群龍無首,再加上貞德帝的所作所為,中原必将大亂。
“太子,總算熬出頭了。”
懷慶遙望午門的城頭,望着黑壓壓的那小撮人,她笑容古怪,似嘲諷似不屑。
……
“狗皇帝終于死了!!”
李妙真握緊拳頭,又激動又亢奮,恨不得長嘯三分,來表達自己内心的喜悅之情。
但同時又有些怅然,狗皇帝死了,她的青春結束了。
天宗聖女當年粉嫩下山,闖蕩江湖,兩年裡,她的口頭禅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