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第5頁)

  ……

  山道上,許七安混迹在雷州商會的隊伍裡,由聞人倩柔帶隊,緩緩靠向金光山下的牌坊。

  牌坊建在山腳下,高三丈,匾額刻着:三花呵,人還不少。”

  李靈素騎在馬背,笑道。

  他沒再假扮李妙真,三花寺面臨群雄“圍攻”的場景,全拜飛燕女俠李妙真所賜,這時候他還易容成李妙真的模樣,與找死何異?

  而且還有身份被曝光的風險。

  許七安“嗯”了一聲,目光掃視,三花寺的牌坊下,拴着一匹又一匹的馬,山道兩邊的樹林裡,拴着更多的馬匹。

  放眼望去,手持各種武器的江湖人士,或聚在一起閑聊,或倚在樹幹抱着武器閉目養神,或盤坐在路邊,啃着烤雞。

  熱鬧程度堪比集市。

  來的人不少,高手也很多……許七安滿意點頭,這證明他的“宣傳”效果不錯。

  武以力犯禁,這群混亂中立的江湖人士,當真是最好的炮灰和馬前卒,誰都能薅一把他們的羊毛,讓他們充當工具人。

  各大體系中,以儒家和術士“人口”最少,又以武夫數量最多。

  九州走武道路線的武夫,比其餘各大體系所有人加起來,都多好幾倍。

  但根據我在地宮裡看到的壁畫,結合古屍提供的信息,神魔隕落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九州的修行體系隻有三種:

  一,武者;二,道;三,妖族。

  其中,武者和妖族是殊途同歸,都是錘煉體魄,走的是以力證道的路子,隻不過妖族有妖丹,有天賦神通。而武者有“意”,有合道。

  至于道,那會兒還不能稱為“道門”,因為古屍并不知道“道尊”的存在。僅憑這一點,就能證明道尊根本不是“道”的開創者。

  但是,這三條體系在後來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武道和妖道昌盛無比,道門體系卻隻剩下“天地人”三宗,其他流派要麼湮滅,要麼沒落,不值一提。

  這就很不合理了,雖說“天地人”三宗後遺症很大,但其他流派總不可能有這類後遺症吧。

  結果,有大問題的三宗流傳下來了,其他流派卻沒落了……

  這時,呼喊聲打斷了許七安的思路,有人驚喜道:

  “雷州商會的人來了,哈,終于有人出頭了。”

  說話的是一個穿勁裝的年輕人,手裡拎着一杆長矛,那是軍隊制式長矛,外觀陳舊。想必是從黑市裡買的。

  販賣淘汰的武器,是軍隊高層司空見慣的牟利手段。

  聞人倩柔轉頭,朝身邊一位侍衛低語幾句,那侍衛一夾馬腹,奔到持長矛年輕人面前,問詢了幾句。

  “大小姐,三花寺的和尚非常霸道,已經打傷好多人了,不讓任何人進侍衛低聲回禀。

  聞人倩柔颔首,望向李靈素和許七安,柔聲道:

  “雷州緊鄰西域,背靠宗門,三花寺向來霸道。便是官府,一般也不願招惹他們。”

  許七安望向金光山,道:“說說。”

  “幾年前,三花寺附近幹旱,百姓顆粒無收。寺裡的和尚不事生産,日子難以為繼。首座恒音和尚,下山化緣,化來了幾千斤糧食,幾百位願意散盡家财的香客。”

  聞人倩柔挑起嘴角,譏笑道:“三花寺就此度過幹旱,但不知道多少人因此餓死。佛門向來是先修己,再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