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位大儒眼神驟然明亮,挺直腰杆,做出傾聽、嚴肅的姿态。
許七安緩緩道: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七律……三位大儒專心聆聽,心裡咀嚼着開篇兩句。
這兩句詩突出的是印象深刻的追憶,清晰到了“今日”。後半句的人面和桃花,則讓三位大儒知道,他要寫的與情有關。
作為才高八鬥的大儒,他們對詩的賞析能力是超強的。
判斷出這首詩,應該走的是意境和情感的路子,與“暗香浮動月黃昏”那首不同。
甚至,三位大儒根據前兩句詩的鋪墊,或在腦海裡主動作詩,或猜測下半首詩的情感走向。
許七安轉頭望着窗外,低聲道: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三位大儒沉默着,咀嚼着,心裡沒來由的泛起惆怅。
以桃花襯托美人,以“去年”這個時間來鋪墊,等後半首出來後,令人油然而生一種“物是人非”的怅然之感。
若是多愁善感之人,聽着就要黯然神傷了。
“好詩,此詩要是流傳出去,肯定深受教坊司姑娘的喜愛和推崇。”
張慎撫須感慨。
這種明顯寫情傷的詩,最能擊中風塵女子柔軟的内心。
“甯宴憑借這首詩,又可以在教坊司肆意消費,不花一文錢。”
李慕白稱贊道。
“甯宴這首詩是為浮香寫的吧,把它傳出去,教坊司的姑娘們都要為你的深情而落淚。”
陳泰歎息道。
許七安眼睛一轉:“這首詩沒有名字,就勞煩三位老師幫忙了。”
話音落下,三位大儒呼吸忽地粗重,他們彼此審視對方,目光飽含警惕,充滿了不信任和戒備。
見狀,許七安起身作揖:“我還有事要找院長,告辭。”
退出了閣樓。
……
他在外面張望片刻,沒見到慕南栀,在清雲山倒也不用太擔心,便沒去尋找。
許七安輕車熟路的穿過“學區”和“宿舍區”,往後山走了許久,直到風裡送來竹葉婆娑的“沙沙”之聲。
眼前出現翠綠中夾雜枯黃的竹林。
以及掩映在竹林裡的小閣樓。
院長趙守早已站在閣樓前的籬笆院裡,等待多時。
“方才去拜見了三位先生。”許七安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