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第2頁)

  “許大人,讓一讓!”

  說着,不管許新年是什麼反應,不輕不重的把他擠開。

  這個年輕人叫李士林,出身武道聖地劍州,從小就是孤兒,被一個叫“真氣宗”的三流門派收養,目前是練氣境修為。

  在門派裡,算是很了不得的年輕俊傑了。

  受益于劍州濃厚的江湖氣影響,李士林自幼便有行俠仗義的夢想,渴望着鏟奸除惡,成為一代大俠。

  心目中完美的伴侶是同樣行俠仗義的仙子。

  認識李妙真後,李士林就确認,自己心目中的仙子出現了。

  可是師父光教他練武練氣,沒有教他追求心儀女子的本事,這可能也和師父自己是個光棍有關,教不了那麼高端的知識。

  再加上李士林性格内向,平時和飛燕女俠多說幾句話就心跳加速,結結巴巴,所以至今都沒有表露心迹。

  于是他追逐着飛燕女俠的足迹,随她一起去了雲州,每天過着刀口舔血的日子,以沉默的方式陪伴着心目中的仙子,與她一起行俠仗義。

  李士林是個不擅長隐藏感情的人,雲州時,軍團裡的兄弟就取笑說:

  大概也就飛燕女俠不知道你的心意,好好一個小夥子,偏喜歡上一根木頭。

  但李士林覺得,就算一輩子不表露心迹,也挺好,隻要能跟随飛燕女俠,一起行走江湖鏟奸除惡,就很好。

  真的很好。

  所以當初李妙真解散軍團,他難過了很久。

  前段時間,李妙真重招舊部,組織軍團,他收到消息後,二話不說,辭别師門,從劍州千裡迢迢趕來雍州。

  當初雲州軍團裡的兄弟,很多都來了,就因為飛燕女俠一句話。

  李士林喜歡這樣的江湖義氣。

  正如許銀鑼那首詞裡說的,肝膽洞,毛發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

  言歸正傳,李士林最近在幾位雲州時一起剿匪的兄弟鼓勵下,終于鼓足勇氣,打算向李妙真表白。

  這不是李士林終于開竅,而是他察覺到了威脅。

  威脅來源于許新年。

  不怪李士林心生警惕,委實是這位許大人過于俊美,而且看飛燕女俠的态度,似乎與他頗為熟稔,有說有笑。

  這還得了?

  雖然他以前一直安慰自己陪伴在飛燕女俠身邊也挺好,但那是因為李妙真俠肝義膽,無心兒女情長,而且身邊也沒有像樣的“敵人”。

  自打許新年出現後,李士林就充滿了危機感。

  于是在趙白泷和桂同福的慫恿下,他打算向飛燕女俠吐露心聲。

  李士林擠開許新年後,看着李妙真無暇的側臉,欲言又止,心裡醞釀許久的話,怎麼都說不出口,隻能木讷的做着面部和雙手的清潔。

  李妙真道:

  “我去清點一下糧草。”

  啊這……李士林望着她的背影,在心裡做伸手挽留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