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福妃貼身宮女的便利,她悄悄破壞瞭望台的護欄,趁着福妃醉酒之際,诓騙太子至清風殿,布下了十幾年來,後宮最駭人聽聞的局。
國舅聽說了福妃案後,發現黃小柔牽連起來,生怕自己的禽獸之行暴露,就求到了鳳栖宮。
皇後這才知道國舅竟做出這等喪盡天良之事,念及血肉之情,含淚為國舅承擔下了罪過。
最後,魏淵為案件做出總結:“事情經過就是這樣,國舅已經認罪。陛下随時可以提審
“荒謬。”大理寺卿冷哼一聲,作揖道:“陛下,據微臣所知,黃小柔是被殺害,倘若一切都是她謀劃,那殺人兇手呢”
群臣紛紛附和。
魏淵面不改色的解釋:“黃小柔還有同黨,助她布局,以構陷太子之名,暗指皇後。”
聽到這裡,許多大臣心裡一動,各自展開聯想。
如果沒有國舅玷污黃小柔這件事,任誰都會認為皇後是因為證據确鑿,這才認罪。
可有了國舅的認罪書後,案件就峰回路轉了。
皇後是不是無辜暫且不談,國舅的認罪書有了,事情就有扯皮的餘地。
四皇子黨派一掃方才頹勢,陸續站出來發言,表明立場,支持魏淵,痛斥國舅。
漸漸的,殿内隻剩兩個聲音,太子黨和四皇子黨的唇槍舌戰。太子黨以都察院右都禦史為首,太子黨則是各個淩亂的小黨派組成。
大黨派中,或許有暗中支持太子的,但絕不會在台面上跳出來,大王八永遠藏在水底。
一番激烈的扯皮後,魏淵朗聲道:“請陛下定奪。”
争吵聲停止,群臣附和:“請陛下定奪。”
魏淵的折子早在昨日便遞交到宮裡,通常朝會議事,折子都會提前一天遞進宮中,所以國舅的認罪書,元景帝早就已經看過。
今日朝會議事,元景帝如果想結束福妃案,此時便能蓋棺定論,若不想,就會責令再查。
見群臣停止争吵,元景帝這才開口,緩緩道:“上官鳴禍亂後宮,判斬立決皇後知情不報,與其同罪,但其念及血脈之情,情有可原,責令皇後閉門思過三月。”
群臣以為這就完了,結果,元景帝頓了頓,繼續說道:“太子醉酒闖清風殿,不知檢點,責令閉門思過半年。陳貴妃慫恿太子醉酒,以緻釀成大禍,降為陳妃。”
殿内一片寂靜。
群臣們茫然四顧,想不通為什麼涉案其中的皇後思過三月;太子思過半年。而全程不相幹的陳貴妃,從貴妃跌為陳妃,連降兩級。
莫非此案與陳貴妃有關老油條們心想。
這邊朝會剛結束,沒多久,老太監就分别去了鳳栖宮和景秀宮傳旨。
皇後得知後,伏案痛哭。
陳貴妃則臉色僵硬的接了旨,等老太監一走,她便把桌上的擺設,連帶聖旨統統掃落在地。
乒乒乓乓的聲音裡,陳貴妃高聳的胸脯劇烈起伏,端莊的鵝蛋臉氣的發青。
她咬牙切齒的吐出:“魏淵”
然後,握住秀拳,一字一句道:“許七安”
這時候,她已經會過意來,陛下态度大變,絕對和昨日有關。
昨日老太監無緣無故過來,以慰問為由,這本沒有問題,但聯想到今日朝堂的變化,不難猜測其中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