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那家夥人在東北,嫖到失聯了。
“可惜那讨人厭的臭蛋隕落啦,不然可以幫我查一查蘇家的滅門案。”蘇蘇忽然說道。
李妙真看着陪伴自己長大的魅,心裡一動,其實蘇蘇的家不在京城,那家夥即使想查,也不可能離開京城,千裡迢迢的去查一樁陳年舊案。
蘇蘇自己明白這個道理,但她總是時不時挂在嘴邊,看似惋惜滅門案,實則是惋惜那個臭不要臉的男人。
所以,要太上忘情啊李妙真心裡感慨一聲。
親友故去,悲恸難禁。愛人變心,怨恨交織人世間的七情六欲都是業火,要不怎麼說情深不壽呢。
唯有無情,才能亘古長存。
帶着蘇蘇離開軍帳,四百多名飛燕軍集結在廣場上,靜靜等待着。
四百将士齊卸甲。
李妙真緩緩掃過将士們,此時的他們,有的換上了便服,有的穿着粗布麻衣,有的穿着像個富家翁,有的則是破爛如乞丐這就是他們原本最初的模樣。
飛燕軍是雜牌軍,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其中有丐幫弟子;有四海為家的江湖浪子;有劫富濟貧的俠盜等等。
他們都是因為一個人,才集結在雲州,組織成軍隊,那個人叫飛燕女俠。
而今李妙真要走了,這支軍隊自然也就散了。
剿匪結束後,楊川南私底下找過李妙真,想把飛燕軍納入正規軍隊,培養成雲州的王牌軍。希望她能說服飛燕軍的将士留在雲州。
但沒有一個人願意留下來的。
“這一年多來,我們并肩作戰,拔除大大小小山寨數百,斬匪數千人。我們所過之處,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不懼匪患。我們所過之處,商賈得以通商貿易養家糊口。我們所過之處,正義之光揮灑而下
“李妙真多謝各位兄弟不離不棄的陪伴,然,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雲州之旅告一段落,我将繼續前行,你們也該回家與親友團聚。
“人生之路漫漫,或坎坷或順利,或辛酸或悲喜,希望大家銘記雲州的時光,勿忘初心。”
說到這裡,李妙真看着四百将士,抱拳,铿锵有力的聲音:“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四百将士抱拳,聲浪如狂潮: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這才是他們願意效忠,願意追随的飛燕女俠。
南疆。
蠱族之所以被稱為蠻族,并非他們茹毛飲血,而是他們以蠱為本,修行體系、生活習性都契合蠱蟲。
如此才能培育蠱蟲,與蠱同化。
用更妥帖的話形容,蠱族的發展走的是“蠱本位”,因此文明程度無法與“人本位”的大奉、西域和東北各國相比。
文明差距體現在各方面,其化和建築。
蠱族至今還沿用着古時代的象形文字,建築以黃泥屋和草屋為主,用的是陶器而不是石器。
不過,穿的衣衫與大奉百姓相差不大。南疆蠱族擅長種桑養蠶,采集的蠶絲品質比大奉要高數倍。
但他們不擅紡織,因此經常被大奉的商人低價收購高品質蠶絲,或者用現成的布料以物換物。
伯山縱橫百裡,物産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