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6頁)

  魏淵心裡暗笑,那小子能求譽王相助,在他預料之中,但曹國公為何臨陣倒戈,他心裡有大緻的猜測,不過現在無法驗證。

  許甯宴雖不擅長黨争,但悟性極高,看待局勢一針見血。

  這時,曹國公和其餘勳貴紛紛附和,隐隐與文官形成對抗之勢。

  王首輔冷眼旁觀,内心卻頗為詫異,眼下勳貴與文臣對抗的局面是他都沒有想到的。

  曹國公和譽王不是一路人,而這兩者與魏淵也不是一路人,但雙方聯手确實不争的事實。

  是誰在幕後操縱着這一切

  這位幕後操縱之人,清晰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敵人是誰,并由此展開策略,尋找能與“敵手”抗衡的勢力。

  譽王平陽郡主案是他王首輔心裡閃過一個猜測,他臉色微微一頓,繼而恢複如常。

  形勢急轉而下,孫尚書等人心頭一凜。此案若是重審,打更人衙門也來摻和一腳,那一切謀劃将盡數落空。

  最終會形成多方扯皮,僵持的局面。

  許新年雖然因此無法參加殿試,但,誰會在乎一個會元能不能參加殿試

  身為王黨重要骨幹的孫尚書,頻頻給王首輔使眼色。

  老大哥你怎麼回事我們在前頭浴血奮戰,你在後方半句話不說

  王首輔察覺到了孫尚書的眼神,眉頭微皺,從他的立場,此案誰勝誰負都不關心。一來魏淵沒有下場,二來許新年無法代表整個雲鹿書院。

  真要看不順眼,回頭找個理由打發到犄角旮旯便是。

  可是,作為王黨骨幹的孫尚書沖鋒陷陣,他此時若是袖手旁觀,會寒了人心。黨派的弊端便在于此。

  很多時候,身不由己。

  “陛下,臣倒是有個辦法,可以迅速了結此案。”王首輔出列作揖,緩緩道:

  “東閣大學士趙庭芳有沒有洩題,隻需試一試許新年就行。陛下可傳喚他入殿,由您親自出題考校,讓他當着諸公的面作詩。

  “那首行路難是否他人代筆,一試便知。至于經義策論,殿試在即,許新年是否有真才實學,陛下看過文章後,親自定奪。

  “若真是個草包,說明洩題是真,舞弊是真,嚴懲不貸。”

  元景帝盯着王首輔看了片刻,笑道:“此言有理,便依愛卿所言。”

  孫尚書等人面露喜色,王首輔一番話,乍一看是和稀泥,其實偏向很明顯。

  由陛下親自出題,考校詩詞,讓許新年在殿内作詩。整個大奉,能做到的隻有詩魁許七安。

  這關過不了,談何殿試

  譽王立刻說道:“陛下,此法過于輕率了,詩詞佳作,其實等閑人能信手拈來”

  張行英立刻附和。

  左都禦史袁雄笑道:“考場之上,時間同樣有限,這位許會元既能作一首,為何不能做第二首”

  “譽王此言差矣,許新年能作出傳世佳作,說明極擅詩詞之道。等他再作一首,兩相對比,自然就明明白白。”

  “陛下,此法甚妙。”

  六科給事官紛紛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