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掌握自身每一分力量,這得靠武者的悟性,外物無法起到作用。在打更人衙門,隻有一篇行脈論能對你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但能不能修成化勁,還是得看個人。
“五品之前,隻要有功法,有資源,天賦隻要不是太差,都可以達到。六品多如牛毛,到五品,數量就開始減少。到了三品大奉朝廷,隻有一位鎮北王。”魏淵道。
大奉朝廷隻有一位鎮北王許七安敏銳的捕捉到魏淵話中的意思,問道:“江湖上,還有三品”
“水深王八多,不要小觑了草莽英雄。”魏淵笑道,“不過數量也是鳳毛麟角,都比較守規矩,朝廷也他們的态度是安撫,允許他們成為一方豪雄。有機會的話,你可以去劍州走一趟,大奉武道最昌盛的地方。”
難怪魏淵一直想讓我去江湖,江湖似乎挺有意思啊許七安收束念頭,随口問道:
“魏公,卑職近來讀史”
話音方落,便被魏淵似笑非笑的嘲諷語氣打斷:“你還會讀史書”
我感覺到了來自學霸的鄙視許七安強行扯起笑容:“卑職偶爾還是會讀書的,畢竟也算半個讀書人。”
想當年他也是九年義務教育殺出來的好漢,隻是年紀越大,越對書本不感興趣。
見魏淵沒有反駁,許七安直入正題,好奇道:“卑職發現,除了佛門與萬妖國的“甲子蕩妖”,山海關戰役是九州有史以來,罕見的大型戰争。
“這場戰争因何而起史書上語焉不詳,卑職想着,魏公您是當初的五軍統率,對比想必一清二楚。”
魏淵沉吟許久,似在回憶,目光透着滄桑,徐徐道:
“元景13年,南方蠻族在蠱族的率領下,忽然進攻大奉南方邊關,攻城略地,塗毒數百裡。朝廷收到塘報後,立刻組織軍隊南下驅逐蠻族。
“結果就在同年八月,北方蠻族與妖族聯手,組織二十萬騎兵、妖兵,以獅子搏兔之姿,南下進攻大奉。
“大奉腹背受敵,經過一年的戰争,于元景14年,放棄了西北方兩州萬裡疆土,專心對抗南方蠻族。
“同年秋,萬妖國占了那兩州之地,宣布複國。”
魏淵起身,走到立式疆域圖邊,指頭在大奉西北方畫了一個大圈,道:
“楚州和荊州一旦分裂出去,北方蠻族、妖族、萬妖國将成三角之勢,不管是南下打大奉,還是西進打佛國,三方都能達成最緊密的陣勢,互相馳援。
“所以,到了元景15年,西域佛國下場了。戰局頓時逆轉,佛國和大奉聯手,三月之内奪回了楚州和荊州。大奉得以喘息,分出更多兵力南下,痛擊蠱族為首的南方蠻族。”
果然,當年的山海關戰役裡,确實有萬妖國餘孽參與,九尾天狐的遺孤,那位妖族公主,她的終極目标是複國山海關戰役的失敗,讓她意識到佛門過于強大,想要複國必須削弱佛門所以,她開始圖謀桑泊底下的神殊
許七安緩緩點頭,隻要弄清楚對方的目标,很多事情就變的有迹可循,也能從容做出應對。
随後,他又想到一個問題,大成佛法的出現,肯定會在西方掀起軒然大波,理念之争不可避免,佛門到時候出現分裂的話。
那位九尾天狐會作何感想
她辛辛苦苦數百年,沒能做成的事,大奉的一個小銀鑼,随便嘴炮幾句,就讓佛門分裂
魏淵道:“元景16年時,南北蠻族、北方妖族、萬妖國餘孽,以及東北巫神教,在山海關處會師,孤注一擲,欲與西域佛門、大奉決一死戰。各方投入兵力超過百萬,戰争不眠不休維持半年,最後以大奉和佛國慘勝收場。史稱:山海戰役。”
“魏公,巫神教,怎麼突然下場”許七安問道。
“自然是有利可圖,巫神教一直仇視大奉,這關乎到大奉開國時的一樁舊事。”魏淵回答。
這個我知道,大奉的開國皇帝鴿了巫神教,需要人家時,一口一個小甜甜,等立了國,扭頭就喊人家牛夫人許七安心裡吐槽。
“巫神教直接在東北方騷擾大奉不是更好”許七安疑惑道。
“哪怕是朝廷最艱難的時候,甯願放棄北方兩州,也沒放松過對東北方的部署。巫神教若是攻打東北方,一旦久攻不下,山海關戰事平息,大奉就有充足的時間和兵力支援東北邊境。
“與其如此,不是從北方蠻族和妖族領域借道,前往山海關,一戰定輸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