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5頁)

  許七安明白了,她的意思是,楚州物價還算穩定,這說明蠻族雖有入侵邊關,燒殺劫掠,但相對楚州縱橫八千裡的地域,那隻是相對較小的範圍。

  三:城池沒有被占領

  二:我沒看見,而且,如果邊境城池被占領的話,蠻族就不會隻劫掠邊境,而不敢深入楚州腹地了。

  “在不攻城拔地的情況下,隻劫掠邊境百姓,絕不深入敵人腹地,嗯,這是因為害怕被包餃子,我大概明白為什麼古代打戰,一定要死磕城池。城池不拿下,就絕不繞過它,因為這等于把後背交給了敵人。”

  許七安小時候看電視劇,總覺得古代人腦子瓦特了,為什麼非要對一座城池死磕呢,直接繞過它,去攻擊下一座城池,甚至打到京城去。

  孩子的世界總是這麼簡單啊他心裡感慨着,又見李妙真傳書道:

  許七安,我現在有點懷疑血屠三千裡是不是真有其事,我不知道該怎麼查下去了。

  隔着地書,也能感受到李妙真的無奈和煩躁。

  她這次私聊許七安,就是為了請教他,如何繼續查案。

  李妙真的懷疑倒也不是不可能,血屠三千裡的案子,起因是一個殘魂,一具身份不明,來曆不明的殘魂。

  額,這麼一想,魏公、朝堂諸公以及元景帝的決定,是不是有些太輕率了

  雖然這案子肯定是要查的,但直接就派使團過來,說實話有點誇張,正常的操作,應該是派少量的人馬過來探查情況,甚至派密探來暗訪

  可是,血屠三千裡案不存在,那麼殘魂又如何解釋

  這具屍體是李妙真在路邊偶遇,如果不是她恰好是道門弟子,懂的招魂,再過幾天,死者魂魄就煙消雲散了。

  所以人為安排的可能性不大。

  那位死者是北方人,因為血屠三千裡之事,千裡迢迢趕往京城告禦狀,但在距離京城八十裡外,被人截殺,死于非命。

  其實我也沒什麼特别好的思路這樣回答,會不會讓我偉岸高大的形象在李妙真心裡減分

  沉吟許久後,許七安有了思路,傳書道:妙真,你在路邊撿到的那具屍體,是江湖人士,對吧。

  二:嗯,這是你分析出來的。

  三: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北境真的發生這樣的大事,誰會第一時間彈劾鎮北王

  二:自然是北境的官員,嗯,遭遇血屠三千裡地區的官員。

  三:棒棒哒,那麼,為什麼你發現的卻是一個江湖人士的屍首

  二:棒棒哒

  三: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為什麼是江湖人士的屍首呢

  李妙真這方面經驗豐富,傳書回答:仗義每多屠狗輩,有江湖人士見到慘狀,心裡憤怒,上京告禦狀很正常吧。

  許七安輕笑一聲,傳書道:如果是這樣,那他根本不會被截殺。每人會注意到一個江湖匹夫,相應的,他就算到了京城,空口無憑,也告不了禦狀。

  我不和你說告禦狀中的黑幕,僅就事論事,一個匹夫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告的了一位親王相信我,朝廷理都不會理。

  說到這裡,許七安心裡再次浮現疑惑,所以,不管是元景帝,還是魏公,亦或者朝堂諸公,在派遣使團北上這件事上,都顯得有些草率了

  李妙真還是很聰明的,經他提點,立刻就意會,傳書說道:你的意思是,當地官員其實有上書彈劾,但遭遇了意外,所以派那個好漢來京城告狀,他身上可能攜帶某種信物,因此他遭遇了截殺。

  分析到這裡,李妙真頓覺豁然開朗,思路通暢。

  其實我自己也有點思緒的,隻是不夠通暢,經過他提點才想通李妙真心說,然後下意識的傳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