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傳書,他返回城頭。
楊硯立刻看了過來。
許七安沉吟道:“我剛才突然想起來,那些魂魄應該被煉制成魂丹。極可能是地宗道首與鎮北王的合作的報酬。”
魂丹就是地宗道首口中的“最大的惡”楊硯緩緩點頭。
他當時就在現場,随隔着遙遠,但聽的很清楚。
接下來,就是給楚州屠城案定性,讓鎮北王和阙永修背上應有的罪名,這必将遭受阻礙楊硯道:
“有事找魏公,多聽取他的意見,不要再魯莽沖動了,明白嗎。”
頓了頓,他低聲道:“如果魏公覺得此事不可違,你千萬不要逞強。”
許七安看着他,不說話。
五月初,初夏。
一艘來自楚州的官船,破浪而來,緩緩駛入京城地界,最後在京城的碼頭停泊。
使團衆人站在甲闆上,望着人流如織,熱情非凡的碼頭,心裡感慨萬千。
前往楚州時,暮春時節,當他們回到京城,已經是初夏。
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擱在普通人身上,可以吹噓一輩子。
使團衆人松口氣的同時,眼裡燃燒起信念。
他們将給京城帶來一個重磅消息。
大奉再無鎮北王。
第377章
三氣元景帝
按照規矩,到地方巡視、查案的官員,返回京城後,第一件事是進宮面聖,述職交差。
而在此之前,加急或者不加急文書,要提前一步送達京城。
不管是上朝時的奏對,還是此類的大事,在事先都必須有文書送到京城。急事就加急,六百裡八百裡視等級而論。
不急的事,也要提前一步把文書發回京。
這既是為了君王的威儀,遇到大事胸有靜氣。也是為了讓皇帝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找心腹大臣商量。
但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造反。
楚州城屠戮一空,城毀人亡;鎮北王伏誅于城中,大奉再無鎮國神将。如此大事,本該是千裡加急都不為過。
可使團偏偏就是不提前發文書,不通知朝廷,使團當然不是為了造反。
“我們要打朝廷和陛下一個措手不及”
這是鄭興懷布政使說的。
朝廷因為此事大亂,他才能從中斡旋、操作,遊說當年的故友,遊說王首輔,讓整個文官集團聯合起來。
使團離開官船,由禁軍扛着一口薄棺,棺材裡陳列着鎮北王的屍體,拼湊起來的屍體,倒是完整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