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扭頭看向裴滿西樓,道:“你打算先拿誰開刀”
裴滿西樓淡淡道:“國子監”
午後剛過,便有一則消息從國子監裡傳出,蠻族使團領袖,裴滿西樓拜訪國子監,與大祭酒比鬥學問,勝之。
此人博學而精,吾不如也這是大祭酒的評價。
他并未就此離開,堂而皇之的在國子監講學,并将自身所著北齋大典留在了國子監。
區區一個蠻子竟然還著書
國子監學子起先憤怒難平,但随着北齋大典的口碑發酵,謾罵聲漸漸平息,更多的是震驚與一個蠻子的學問。
北齋大典卷帙浩繁,涉獵之廣,之精,令人驚歎,絕非一朝一夕能編撰出來。
這種規模的書,通常隻有朝廷才會編撰。無法想象,它是由一位蠻族年輕人獨力編撰。
單憑此書,裴滿西樓便能跻身當世大儒之列。
最令人震撼的是,北齋大典其中幾卷,詳細記錄了妖蠻兩族的曆史,兩族的由來、演變,尤其是近代八百年曆史之詳盡,并不比大奉編寫的史書差。
給了國子監響亮的一巴掌,給了大奉讀書人響亮的一巴掌。
裴滿西樓一時間名聲大噪。
“難以相信,粗鄙的蠻族有這樣的讀書種子”
“那裴滿西樓是白首部的,白首部以聰慧著稱,但像他這樣的,極少極少。”
“我若能著成此書,必定名垂青史。這蠻子太厲害了。”
“慚愧慚愧,老夫像他這般年紀的時候,還在求學。而今年事已高,再沒精力著書。”
“此人可恨,先是與大祭酒比鬥學問,而後故作大方的留下北齋大典,這是打我們大奉讀書人的臉。”
正因為對方蠻族身份,有此學問,才凸顯出大奉讀書人的“無能”,因為絕大部分讀書人,都沒能力做出他這樣的壯舉。
“要說年輕一代裡有誰學問能與此人比肩,隻有懷慶公主了。”
“懷慶公主先後求學于國子監、雲鹿書院,而此人蠻族出身,無師自通,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妖蠻使團進京備受矚目,不僅是官場和士林矚目,京城裡的平民們同樣關注這件大事。
他們的話題原本是朝廷該不該出兵援助妖蠻,慢慢的,北方蠻子有大學問的消息,通過酒樓、青樓等地方傳了出來。
“胡說八道,粗鄙的蠻子哪來學問可言,讓國子監大祭酒甘拜下風哪個憨貨編造的流言。”
對于這樣的傳聞,但凡聽到的人,沒一個相信,嗤之以鼻。
國子監在百姓眼裡,是官學,是盛産文曲星的地方。
讀書人的地位非常高。
但正因如此,消息被證實後,市井之中怒罵聲一片,京城百姓茶餘飯後,不再讨論是否出兵,而是共同抨擊國子監,罵他們辱沒國體,辱沒大奉。
屍位素餐,草包一銀鑼一介武夫,都能能為大奉詩魁,可見國子監的讀書人有多差勁,一群酒囊飯袋。”
“你這話聽起來就像在鄙夷許銀鑼。”
“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氣不過國子監的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