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第8頁)

  如果非要深究,還真是,但正因為這樣,大奉皇室宗親是絕對不會承認、退讓的。

  姬遠臉色一冷,掃過幾位親王、郡王,淡淡道:

  “武宗皇帝當年怎麼得的天下,諸位心裡不清楚?我們隻是要回自己的身份、地位,乃人之常情。”

  方才站出來的那位親王訓斥道:

  “五百年前,昏君無道,親賢臣遠小人,殘害忠良,武宗皇帝為保祖宗基業,挺身而出,乃順應民心之事。”

  姬遠針鋒相對,拔高聲音:

  “先帝元景昏聩無能,沉迷人宗道首美色,修道二十載不理朝政,以緻于民不聊生。我雲州一脈不忍祖宗基業毀于昏君之手,揭竿而起,亦是天理昭昭,順應民心。”

  幾位親王、郡王勃然大怒:

  “口出狂言!陛下,此子當斬!”

  如果讓諸公來選擇,這是不需要猶豫就能答應的條件,因為不必付出實質性的代價。

  當然,也不是沒有代價。

  一旦朝廷承認此事,那麼雲州亂黨就變的“名正言順”了,百姓歸順倒還是其次,怕就怕那些鄉紳地主,地方官員會理直氣壯的叛變,投靠雲州。

  既是中原正統,那就不算背叛,便是想當忠烈之士,甯死不降都難。

  但這些都是小事,因為就大奉目前的情況,打是打不赢了,既然打不赢,官員們叛變投靠是遲早的事。

  所以諸公對此,沒有太大的抵觸情緒。

  可在皇室宗親眼裡,承認雲州是中原正統,可比五十萬兩白銀更難以接受,因為這是對祖宗的背叛。

  永興帝眉頭緊鎖,緩緩道:

  “此事容後再議!”

  他不打算在此時做決定,反正殿前議事是定主基調,“兩國”談判,涉及到的細節繁雜,不是短時間内能出結果。

  豈料姬遠極為強勢,搖了搖頭:

  “來之前,父皇特别交代,此事,陛下若不答應,和談便不用繼續了。”

  這相當于把話堵死。

  你永興帝要麼答應,要麼中止和談,雲州在這件事上絕不退讓。

  “癡心妄想!”

  譽王也站了出來,沉聲道:

  “本王也可以告訴你,這件事,朝廷絕不退讓。”

  姬遠負手而立,歎息道:

  “本官已經在歲貢上做出如此大的讓步,給足了朝廷面子,沒想到得來的是這樣的回報。”

  他臉色一沉,厲聲道:

  “爾等真不怕我雲州十萬鐵騎嗎!”

  先占理,再用勢,腰杆挺得筆直,把一衆親王郡王襯托的強詞奪理,不識擡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