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太怕事了,雲州想要的是錢糧土地,咱們就算咬死了不放,本王就不信他姬遠敢真的離京。”
“誰讓他是皇帝呢。”
這時,有人低聲說了一句。
衆親王、郡王扭頭看去,說話之人正是炎親王。
曆王看了他一眼,淡淡道:
“行了,雲州以勢壓人,陛下能有什麼辦法。”
他掃了一眼滿臉憤懑的郡王、親王,沉聲道:
“而今之際,是虛與委蛇,等待開春。隻要朝廷緩過這口氣,什麼都好說。隻要我們這一脈坐穩了江山,說他黑他就是黑,說他白,他就白。”
盡管心裡無比惱恨永興帝,但曆王還是決定以大局為重,穩一穩宗室的情緒。
國家大事,皇帝能做主,但祖宗的事,就不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永興帝的決策,是把大家的祖輩推向不義。
……
三天後,雲州和朝廷談判結束,這場議和正是進入尾聲。
不管中低層京官是什麼态度,京城百姓是什麼态度,京城學子是什麼态度。
在所有人看來,這次議和已經是闆上釘釘。
第736章
造反
禦書房。
永興帝展開文書,仔細審閱着雙方的“協議”,協議内容繁雜,涉及到的細則極多,第一個條件不變:
自永興一年起,大奉每年向雲州進貢白銀五十萬兩,絹六十萬匹。
細則上的延伸、改動:
頭一年隻需要進貢十五萬兩,絹三十萬匹,來年必須還清。
第二個條件不變,和談結束後,大奉朝廷要立刻朝各地衙門發邸報,承認雲州一脈是中原正統,并張貼告示,昭告天下。
第三個條件,扯皮最久。
雲州方面要求朝廷割讓雍州、禹州和漳州。
雍州再往北,就是京城地界,因此雍州是不可能割讓的,這是原則性問題。
談判過程中,姬遠再次以雲州超凡強者施壓,但這一次不管用,禮部尚書和鴻胪寺卿死不松口。
禹州和漳州,前者鐵礦資源豐富,後者是大奉三大糧倉之一,此二洲若是割讓給雲州叛軍,可想而知會有什麼結果。
但保下了雍州,禹州和漳州就不得不讓出去,從地理位置來說,這兩州距離京城還算遙遠,不及雍州這般緻命。
第四個條件,監正的煉器手劄。
永興帝昨日已經派人去司天監取,出乎意料,司天監的宋卿很痛快的就給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