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緊緊的包成了小粽子形。
這一次包得更緊,纏得更嚴。
接口處密密匝匝縫了千針。
“到底是太嬌慣着她。”
徐家老爺子坐在堂上對兒媳說道。
“你莫太慣她,就該叫她吃吃苦,才會知道惜福。”
就像牲口棚的牲口,得常年抽打,才知道低頭。
從那以後,徐玉的好待遇便被親爹爹收回了。
她像是丫鬟一樣,反倒得瘸着腿來伺候床上的侄女。
隻有這樣才能不挨打,才能換得衣食。
當然,裹腳還是要裹的。
又熬過了試緊的兩月,女孩們繡鞋中的小腳才剛剛成形,距離三寸金蓮差了老遠。
仍需裹尖、裹瘦、裹彎三個環節。
裹尖就是裹腳趾,将四個蜷曲的腳趾向着内側勒,由腳底心向下,朝着腳後跟挪。
讓腳指頭有序的挨在一塊,以免裹好後腳趾擠在一起,腳尖太粗。
徐玉換上小小的木頭底尖尖鞋。
每日給床上的侄女端茶送水,步步都是磋磨。
她嫂子有時心軟,有心關照,卻都被徐玉的父兄阻攔呵斥。
“玉不琢不成器,便該讓她收收性子。”
有了大人的态度,連帶着床上的徐芸,都變得理所當然起來。
對啊,她們都是為了不成器的小姑姑好。
又是三月過去,夏嬸來了一次。
開始給兩個女孩裹瘦。
裹瘦就是裹腳頭,把小趾骨向下向内推蜷至腳心,用力的凹下去,再用裹布勒緊。
裹到第三、四、五個腳趾緊挨着腳掌心,才算完滿。
其中過程,好似快又好似慢。
宮戰糊裡糊塗,已經忘了自己困在這小小的身體裡多少時日。
最終,在過年前終于到了最後階段——裹彎。
裹彎又叫裹腳面。
要在腳底掌心裹出一道凹陷,凹陷越深,腳掌彎折的程度越厲害。
裹到腳背折成兩段,前腳掌靠着後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