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一個趙千戶辛苦,右一個趙千戶了不起。
熱情得趙鯉招架不住。
見這位知府大人為了做出迎接的排場,下令堵了南城門,趙鯉不欲與他們在這浪費時間。
簡單客氣兩句,便入了江州城。
南城門的城門尉,等到隊伍通過,才重新開啟城門,放等候的百姓入城。
在江州府的驿館,早早用心備下了豐足的酒菜。
打着招待泰西外邦使者的名号,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知府大人對這些泰西人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宴席上讨好的對象是趙鯉。
“趙千戶,聽聞您對美食一道頗有研究,這道三江雞,請您品鑒。”
這位知府大人顯然用心研究過,說話好聽又妥帖,熱情又保持着距離。
趙鯉從來吃席都很實誠,聽他說便擡眼去看。
卻見面前一道擺着雞頭雞尾的肉食,散發着紅亮誘人的色澤。
隻是肉質肥厚,怎麼看都不像是雞。
廳中服侍的侍女,持象牙公筷夾了一塊到趙鯉碟裡。
趙鯉嘗了一下,便發現這道三江雞,名義上叫雞,也掩耳盜鈴的擺了雞頭雞尾,實質卻是燒制的鵝脯。
尋思了一下,趙鯉才想起,這是大景士大夫的習慣——‘毋食鵝。’
在大景建國初年,鵝被視為奢遮之物。
士大夫為了表現自己的清廉,便……食鵝時,去掉鵝頭,用雞頭雞尾代替。
趙鯉嘴裡嚼着鵝肉,都想為這些大景文人自欺欺人的脾氣鼓掌。
‘三江雞’最肥美的兩塊進了趙鯉的碗裡,這道菜便撤下。
又有些什麼獨菱筍,花下藕之類的玩意上來。
這場宴會的性質慢慢變化。
大景官場酒宴陋習漸顯,大小官吏開始敬酒飲酒。
對此,趙鯉早有準備。
一揮手,自有随行的宮戰和魏世鄭連三人頂上。
泰西的傳教士們,也第一次見識了大景官員的酒後熱情。
一場酒宴,除了趙鯉清醒下桌,周圍都沒有站得住的人。
翌日清晨,神情氣爽的趙鯉起身,便聞到飄在驿館上方的香味。
循着味道過去,見絹娘站在一個大湯鍋前,挨個給宿醉的人打醒酒湯。
适應相處了幾日,絹娘對靖甯衛衆人的畏懼稍退。
靖甯衛的人或許也因絹娘看着膽小,對她忌憚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