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誤入此境的樵夫,此境之人報以十二萬分熱情。
幾乎毫不保留的拿出家中最好的東西,招待客人。
趙鯉默默走到這名為宋華僑的樵夫身側。
誤入此處時,宋華僑被毒蛇咬傷,幸有桃源境中人相救。
樵夫的腳踝上帶着常年不洗的皴,上面有一個清晰的毒蛇牙印。
常年行走山中,知道此蛇之毒的宋華僑本已絕望。
但有面容老實的漢子,捧來淡黃帶有蜜酒香的液體,給宋華僑敷在傷處。
趙鯉注意到,桃源境中所有人,無論男女老幼都生着附耳。
次日,存活下來的樵夫,解開腳上包着的葉子看。
趙鯉立在他的身邊,看見他眼中流露出的貪婪。
宋華僑進皆青山中,是為了替母親尋治痛心病的藥。
現下看見這近乎起死回生的神藥,他如何能不心動。
他心生貪欲,卻不是個敞亮人,自覺此物珍貴不好讨要。
宋華僑這為救母的孝子,像是毒蛇一般蟄伏下來。
他得了桃源境中人的盛情接待,成日盡享魚米佳肴。
隻是,那種治傷的蜜酒從未出現在餐桌上過。
宋華僑反倒覺得,桃源境中人是假慷慨,真正的好東西藏着掖着。
有一日,他手握着一個草編螞蚱喚去村中孩童。
就用這螞蚱,從小孩口中打聽到酒靈仙的位置。
宋華僑聽得解毒蜜酒叫酒靈仙,注意力便全放在了那個仙字上。
兀自狂喜,手足亂舞。
全沒将小孩說的不可飲用聽進去。
終于一個夜晚,誤入桃源境的樵夫趁夜色跑去酒蟲蟲巢。
在蟲巢發生了什麼,這石偶主人的記憶并不曉得。
小孩隻知道,那個會用草編螞蚱的客人,再也沒有出現。
孩童一日日長大,成婚生子。
在這桃源境過着重複的日子。
某個下午,當他帶着小孫子趴在田埂邊烤螞蚱時,他又聽見了熟悉的聲音。
多年未見,已經當了爺爺的孩童卻還能一眼認出當年的客人。
這客人打着酒嗝,模樣沒有一點改變。
再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