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倭國大舉入侵李氏朝鮮發動戰争,本質而言是為了轉移各勢力的矛盾。
妄想先征服朝鮮,再以朝鮮為跳闆圖謀大景。
實際上,威脅的是大景。
在另一個時間線,柴珣那胎盤腦子自大出兵。
落入敵人的圈套後,柴珣孤身一人逃走,将數萬精兵、民夫抛棄在朝鮮義州。
大量的精銳、青壯毫無意義死去,埋骨他國土地。
可以說,柴珣幾乎憑一己之力将大景拖入滅國邊緣。
沈晏北上方才勉強穩住戰局。
遼東全境男子戰女子運,死死将敵人阻擋在關外。
但付出的代價,慘烈到難以計算想象。
對峙三月後,那個時間線的大景不得不收縮防線,放棄廣甯,退守山海關。
大景太祖打下來的大片土地,成為倭國與關外靺鞨民的養殖場與屠房。
趙鯉從另一個時間線,帶回了大景太祖的腿骨碎片。
這個時間線的太祖張開了眼睛。
沒有第一時間按死柴珣,倒也不是因祂仁德顧念血裔親情。
而是祂忙着積蓄力量複蘇。
但另一個時間線所發生的事情,實在太過慘烈。
這場将至的戰争得到了最高等級的重視。
朝鮮戰場,卻早已成為血肉的屠房。
倭人素來殘忍,靈氣複蘇後與妖魔共存的政策,更讓他們暴虐程度更上一層樓。
相比在起另一個時間線,一擊即潰國王李昖逃亡的窩囊表現,這個時間線李氏朝鮮已經明确知道大景不會出兵。
在亡國滅種的巨大壓力下,終究抛棄了一切幻想,固守王京與倭對峙。
雖看情報情況并不樂觀,不過拖延得一日算一日。
在這些争取來的時間裡,整個大景如精密的機械,為了未來的戰争運作。
大到最重要的糧食補給,武器甲胄,軍需用品,鹽糖藥材。
士兵的夏冬袍服、鞋襪、乃至于帳篷,軍馬鞍鞯……
還有極為重要的一點——情報。
夜不收出關,大量靖甯衛活動敵後。
所有的所有,都需要大景中樞調度。
沈之行再次行走朝堂之上,林明遠直入内閣。
便是上朝就犯懶病的皇帝,都肉眼可見地勤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