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2頁)

不過他有些奇怪,“王爺,咱們大明士兵的夥食…這麼好的嗎?”

“士兵夥食好壞,是分時候的。”朱棣耐心解釋,“當初天下大亂,父皇他們起義時,隻要有口吃的就成,現在不一樣了,天下大定,民心思安,戰士們去拼命,要是吃的還不如在家好,哪還有鬥志可言?”

李青點頭,“謝王爺解惑。”

“那咱們……?”

“哦,王爺請。”

……

北平是軍事重地,這裡有兵工廠,軍械庫、糧倉,調度起來很輕松。

李青突然發現他這個監軍權力還真不小,竟然還要他一同簽字畫押,沒有他的署名,光朱棣一個人,調不動任何東西。

也不知是監軍本就如此,還是老朱給他的特殊照顧。

不過這也從側面證明,明朝藩王的權力确實不大。

朱棣作為戍邊藩王,的确有武裝,但隻有三個護衛,這裡一個護衛不是指一個人,而是三千人至一萬九千人。

理論上,一個藩王最高能擁有五萬七千人。

但具體有多少,不是藩王說了算,而是朝廷說了算,因為護衛的俸祿是朝廷發的。

朱棣由于面向北元,地理位置特殊,級别比其他人高些,但三衛加在一起,也隻有兩萬四千人。

不過一般常規作戰,不會用到藩王護衛。

護衛的職責是保障藩王安全,準确的說,他們是王府保镖,并不是正規軍。

是朱元璋怕兒子們受欺負,花錢給兒子雇的保镖。

但有時候也會被征用,朱棣的三衛就經常被征用,有時候他自己手癢了,也會領着三衛去草原上逛逛。

不過這次有明确目标,精準路線,朱元璋恐錯失良機,這才全部用的精銳騎兵。

李青跟着朱棣忙活了幾天,對明朝軍事也有了淺顯的了解,至少知道了調糧找誰,調火器找誰……

同時,他對朱棣也有了些了解。

朱棣是一個很喜歡打仗的人,除了有立功心理,他對打仗本身,也有着狂熱的偏愛。

這些天,他走路都帶風,好似有用不完的精力。

一連忙了四五日,軍需事宜總算告一段落。

其實李青這個監軍,壓根沒起到多大作用,意見一個不提,就是簽簽字,畫畫押。都是朱棣在忙,但他不以為恥。

不懂瞎指揮才可恥,他準備繼續發揚這種精神。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不懂絕不裝懂,這是李青的行事準則。

古人如何打仗,他是一竅不通。

電視劇上的那一套,他可不敢胡亂拿來套用,戰場上,瞎指揮會死人的。

老朱讓他來鍍金,可不是讓他指揮戰鬥的,打仗交給國公、藩王,他跟着喝喝湯就成。

忙活完軍需,李青又鹹魚下來,和小胖墩兒打得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