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完軍需,李青又鹹魚下來,和小胖墩兒打得火熱。
小胖墩兒确實義氣,真就誰也沒說,為李青守住了秘密。
……
五日後,宋國公馮勝率大軍趕來。
李青、朱棣一起将老國公迎進王府。
“哎呀,年紀到底是大了,這仗還沒打呢,一路行軍就受不了了。”馮勝剛一落座,就擺明了态度。
這個段位的人,行事都講究一個‘穩’字,聖意如此明顯,他自不會搶朱棣風頭。
“殿下有何妙策,不妨說說。”
“老國公當面,朱棣何敢班門弄斧?”
“哎?殿下莫要謙虛。”馮勝笑道,“殿下經常和元人作戰,對他們的熟悉程度比我強多了,我的那些套路已經過時了。”
朱棣見老家夥不說,隻得道,“那晚輩就獻醜了,說的不對之處,還請國公指正。”
沉吟少頃,他緩緩開口:
“此次作戰與以往不同,我們有精準的目标和途徑,且做足了準備,在我看來,隻需做到以下兩點便可,
一是快,遲則生變,元人與我漢人不一樣,他們沒有固定的住處,都是哪裡的草漲勢好,他們去哪兒。
二是隐秘性要做好,如今的元人已是驚弓之鳥,方圓附近必定遍布密探,而且他們還有海東青這種天然眼線,五萬人馬想在草原完全隐藏太難了。
我的意見是,距離目标五百裡時,改為夜間行軍,再近些時,馬蹄裹布将暴露的風險将至最低。”
“殿下高見。”馮勝點頭,“如此甚為妥當。”
朱棣矜持笑笑,“都是些淺顯的兵法常識,國公謬贊了。”
頓了頓,見馮勝也沒個戰術補充,便看向李青,“李監軍可有高見?”
李青拱手,“殿下高見,如此甚為妥當。”
馮勝瞥了眼李青,這才想起本次出征還有個監軍,不過他并不在意,朝朱棣道:“殿下,可否說說對敵之策?”
朱棣點頭,“本次我方占盡優勢,勝隻能算及格,必須要大勝才算得上圓滿。”
“所以……?”
“圍而不打,進行招安!”朱棣目光湛湛。
“嘶~!”
馮勝原本古井無波的臉色終于變了,“殿下,這樣太冒險了啊!”
“國公放心。”朱棣解釋道,“肯定是以赢為戰略目标,招安隻是一個策略,并不是非要執行。”
“嗯。”馮勝這才放下心來,眼神難掩贊賞,“殿下敢打敢拼,卻又不失謹慎,如此甚為妥當。”
朱棣謙虛一笑,随即又認真道:“隻要我軍行動隐秘,在敵軍警覺前形成包圍之勢,招安未必就行不通。”
接着,他看向李青,“李監軍可贊同本王的策略?”
“殿下敢打敢拼,卻又不失謹慎,如此甚為妥當。”李青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