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許久,李青才從激蕩中清醒,見所有人都在直勾勾地盯着他看,讪笑道:“你們……怎麼了?”
朱棣心潮澎湃,臉孔漲紅,激動的難以自已,嘴巴張了又張,愣是沒想出該如何表達。
徐妙雲見他憋的辛苦,忍不住開口贊道:“這首詞前不見古人,後…很難見來者。
當,千古絕唱!”
“青哥大才啊!”朱高熾心向神往,一臉歎服。
老二朱高煦撓了撓頭,小聲道:“淨吹牛。”
朱高熾一臉嚴肅,“你懂什麼,這叫心性,心性……!”
第146章
如若我登臨大寶
朱棣怔怔的看着李青,這一刻他對李青有了全新看法。
正所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産。
一個人的心性,和他日後成就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一刻,他明白了為何父皇會如此寵愛李青,也确信李青的高度絕不止于此。
再想想和李青為數不多的相處,那次招降乃兒不花,李青從未對軍事上指手畫腳,誠然,是因為他不懂軍事,但身為監軍能如此豁達,足以可見此人心胸之寬廣。
才學、武藝、以及萬裡難挑其一的箭法,皆是常人難以企及。
朱棣不免暗歎:還好,他不姓朱!
旋即,又覺得自己太過小心眼兒,不由暗暗苦笑。
“李欽差大才,本王敬你一杯。”
“不敢當,不敢當。”李青汗顔,他隻是情緒上來,借詞抒情罷了,沒想到朱棣會有如此轉變,“下官敬殿下。”
氣氛愈發融洽,飯也吃差不多了,兩人轉而喝起了酒。
李青借此了解了一下,近幾年北平邊防,以及元人的态度,但得到的答案并不樂觀。
朱棣嚴肅道,“非本王危言聳聽,你看着吧,十年之内,元人必定會大舉來犯。”
“哦?”李青皺眉道,“王爺為何如此笃定?”
“這個……姑且算是直覺吧!”朱棣尴尬道,“從最近這兩年守邊經驗來看,本王能感覺的到,元人的衆多部落正在逐步融合,甚至往統一上發展。”
頓了頓,“當然,本王并未有實質性的證據,怎麼說呢,本王在北平就藩了這麼久,和元人打的交道太多了。
或許你會以為這是無稽之談,但本王就是可以确信這一點!
等你回去後,還請将本王的猜測如實禀告父皇。”
到底是朱氏子孫,朱棣雖對老爹的偏心有些不滿,但在大事上,他還是拎得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