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8頁)

朱允炆平時接觸的都是之乎者也,突然聽到這種議政方式,也非常感興趣,聽的很入神。

李青繼續哄着爺孫倆,“可臣不知足呀,有了老婆孩子熱炕頭,臣還想讓兒子有出息。”

頓了頓,“皇上,這不過分吧?”

“不過分,你繼續。”朱元璋聽的有些上頭,這可比批奏疏有意思多了。

李青一臉委屈道,“臣想讓兒子考取功名,為國效力,光宗耀祖,可臣是個裁縫,兒子隻能當個裁縫啊!”

朱元璋臉上的笑意頓時一僵,旋即陷入沉思,許久,又緩緩搖頭。

“你這理論有一定道理,但…咱還是覺着,讓民心思安,讓百姓有生存的根本,才是重中之重。”

李青滿心氣苦,又道:“皇上以為,秦和漢孰強孰弱?”

“這不廢話嗎?”朱元璋沒好氣道,“自然是漢。”

“那漢和唐呢?”

朱元璋毫不猶豫道,“唐!”

“皇上可知,為何唐勝漢,漢勝秦,唐勝秦遠甚?”

“少他娘跟咱賣關子。”朱元璋心裡露怯,臉上不滿,“再磨叽屁股給你打爛。”

李青道:“秦以前是奴隸制,秦建立後制度雖寬松許多,但仍沒有徹底擺脫奴隸制度;

而漢之所以比秦強,就是因為它開啟了百姓上升通道;

有漢一朝,除了宗室皇位,其他職位都不得世襲,這一來,空缺就變得很大,同時,也意味着機會很大;

皇上曾把藍玉比作仲卿,那咱就拿這個衛青舉例吧;

衛青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兵,就是憑着本事、軍功,成為赫赫有名的漢朝大将,可若是上面沒有空缺,衛青即便再有本事,他也當不上大将軍。”

“能者居之,這樣留下來的才會是精英。”李青正色道,“皇上,漢高祖劉邦出身微末……”

頓了頓,“恕臣鬥膽,皇上和漢高祖差不多,也出身微末,包括徐達大将軍,常遇春大将軍等,皆是草根出身;

可你們的能力,尤其是皇上,較之古往今來的皇帝,絕對是最頂級的,這說明什麼?

出身和能力并不成正比!

我大明如今近七千萬人口,又豈會少的了人才?”

李青痛心疾首道:“可再好的人才,沒有機會,也是白瞎啊!”

接着,繼續剛才的話題:“而到了唐,更是文武上升通道全開,風氣之開放,冠古絕今,所以才有盛唐之名。”李青認真道,“皇上,若将大明牢牢禁锢,不思變,咱大明如何能達到漢唐的高度?”

巴拉巴拉……

朱元璋沉默了,他沒有反駁,也無法反駁。

若非實在過活不下去,他的孫子朱允炆,這會兒估計正在給劉德的孫子放牛呢。

元朝害的他家破人亡,卻也成就了他。

老朱自己出身微末,太能理解李青的意思了。

但…制度已經形成,又豈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