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心中一緊,老朱屍骨未寒,小小朱就要削藩?
他不是沒想過朱允炆會削藩,但實在沒想到,他會這麼心急。
他剛要說話,方孝孺搶先開口:“聖人有雲: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在百姓、社稷面前,君王都要讓路,何況隻是藩王呢?
藩王依仗權勢橫行不法,屢見不鮮,而他們個個掌握有兵權,日久必定尾大不掉,甚至起謀逆之心啊!”
“臣附議。”黃子澄緊随其後,“皇上是一國之君,豈能隻顧親情,不顧子民、不顧社稷?”
李青坐不住了,立即道:“太祖高皇帝屍骨未寒,皇上如此做……”
“李都給事此言差矣,皇上這也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齊泰打斷道,“太祖皇帝在天有靈,隻會感到欣慰。”
老朱要是能活過來,非他娘活剮了你不可……李青道:“齊侍郎這話,本侯覺得不妥。”
他不稱官職,改稱爵位,讓齊泰倍感郁悶。
勳爵和官職不同,屬于見官大一級,莫說侯爵,便是個伯爵,齊泰一個侍郎,也得為其行禮。
雖說明中後期,文臣權勢越來越大,勳爵地位有名無實,但眼下,文臣遠無法和勳貴比。
齊泰悶聲道:“永青侯有何高見?”
李青沒搭理他,直接看向朱允炆,嚴肅道:“皇上,眼下關外局勢詭谲,諸藩王有守邊之責,時不宜對他們下手啊!”
“此言差矣。”齊泰再次發聲。
李青不搭理他,但他想搭理李青。
“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内,正因為關外局勢詭谲,所以朝廷應該盡快把禍患平息才是。”
方孝孺拱手道,“臣附議。”
“臣也附議。”黃子澄立即跟上。
文臣看不慣勳貴,同時也看不慣藩王,老朱在世時,他們就嚷嚷着讓老朱停止分封,削弱藩王權勢,現在老朱沒了,他們更加無所顧忌。
李景隆還是很夠意思的,與李青統一戰線,“皇上,關外局勢要緊,眼下實不宜削藩,還請皇上三思啊!”
三個同意的,兩個反對的,但反對的兩人分量更大,這下,朱允炆也為難了。
其實,他心底裡是想削藩的,無他,那些個叔叔們,讓他沒有安全感。
他從小就是個沒有安全感的人,畢竟是庶出,還不是長子,打小就知道,以後就算分封,也不會分到好地方。
但嫡長孫夭折;父親英年早逝;嫡次孫年幼,加上外戚太過強悍,于江山不利;這才輪到了他。
事實上,時至今日,朱允炆心裡仍是發虛。
盡管皇明祖訓上,已經寫明了他是嫡長孫,但畢竟母妃是續弦扶正的,而并非嫡妻。
天下人心裡究竟作何感想,他心裡也犯嘀咕,其實,就連他内心深處,也不認為自己就是嫡孫。
那些個皇叔沒坐上皇位,他這個庶孫坐上了,心裡能不虛嗎?
何況,皇叔那麼多,手裡又都掌着兵權,本就缺乏安全感的他,更是如坐針氈,寝食難安。
“咳咳…那個,李愛卿啊,朕覺着齊、方、黃,三位愛卿言之有理。”朱允炆臉色讪讪,“攘外需先安内,朕…雖是嫡孫,但畢竟和皇叔們差着一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