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9頁)

茹瑺一臉嫉惡如仇:“方孝孺區區一個教書匠,連個功名都沒有,隻是仗着有些名氣罷了;

昔年,曾有人向太祖皇帝臣行君臣之禮,有悲有喜。

……

第3章

魄力

刑部大牢。

鐵铉身穿囚服,手腳戴着鐐铐,四平八穩坐着,神态平和,無所畏懼。

對面,李青說的嘴唇冒沫,鐵铉仍不為所動。

李青無奈,隻得道:“你是建文的臣子,但更是大明的官員,這是何苦呢?”

頓了頓,“建文施政期間,朝政糜爛,國力日益衰弱,這些你應該知道,如今皇上欲效仿太祖皇帝,讓大明繁榮昌盛……”

“不必浪費口舌,我是絕不會臣服于一個篡位的人。”鐵铉淡淡道,“先皇施政确有偏頗之處,然,身為臣子,應當勸谏,而非似你等,賣主求榮。”

“……”李青苦笑,“你當我沒勸過嗎?可惜他不聽啊!”

“都是借口!”鐵铉鄙夷,“先皇是太祖皇帝欽點的繼承人,是正統,燕王不過一藩王,他有什麼資格繼承大統?

即便先皇崩逝,可先皇還有兒子,再不濟還有吳王;

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再怎麼也輪不到他燕王!”

鐵铉正氣逼人,朗聲道:“朱棣,謀朝篡位爾,我豈可乎?”

李青是真的無語了,卻也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文人風骨,不外如是。

鐵铉與齊方黃不同,那三人雖也忠心,但其行為卻在謀私,且禍亂朝綱,一介腐儒,不值得同情。

而鐵铉則是一心為大明做事,盡管他效忠的對象錯了,但這不怪他,是朱允炆負他。

平心而論,李青還是想拯救一下老鐵,此人确有才幹,大明也需要這樣的人。

李青籲了口氣,“子曰: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難道天下蒼生、江山社稷,還比不上一個弱君?”

鐵铉背過身去,态度十分明确。

面對這樣的人,李青也無可奈何,輕歎一聲,起身離去。

……

另一邊。

朱棣控制了五軍都督府後,開始整頓朝綱,重新任命、提拔了一大部分年輕官員。

侍郎蹇義升任尚書,侍郎夏原吉升任尚書,翰林侍诏解缙升任侍讀,編修楊榮為修撰,給事中金幼孜為檢讨……

這些都是在建文朝不受重用,且還相對年輕的官員。

朱棣揮完大棒,又給了甜棗,至于之前被頂替下來的官員,誰也不敢有意見。

因為,真正的清算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