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10頁)

因為,真正的清算開始了。

朱棣召來北平按察使陳英,升任他為都察院左副都禦史,令他嚴查建文一黨,一時間,朝堂人人自危。

眼看越鬧越大,李青不得不出言相勸:“皇上,樹立一兩個典型就可以了,時不宜牽連過廣。”

道衍也跟着勸道:“壓得越狠,反彈越強烈,天下尚需大治,近幾年邊疆雖然平靜,但不一定蘊藏着什麼陰謀呢,我們在内耗,他們卻在發展啊!”

兩人好說歹說,總算是勸住了朱棣。

朱棣将調查建文一黨,改為了徹查方孝孺。

大棒揮了,甜棗也給了,軍隊也掌握了,隻一個月時間,朱棣就清掃了所有障礙。

按理說,他這個皇位可以說已經四平八穩,但他還是要辦一件大事。

————處理建文一家。

翌日,午朝。

茹瑺上奏:“皇上,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愛卿請講!”

茹瑺道:“太祖皇帝本欲傳皇位于您,但被建文矯了诏,臣鬥膽,懇請皇上将建文移出宗廟!”

“這個……”朱棣眉頭微皺,為難道:“你可有證據?”

“有的。”茹瑺立即取出‘證據’,雙手呈上。

朱棣假模假樣的看了一遍,勃然大怒:“建文小兒,竟如此卑鄙……将建文靈牌移出太廟,從族譜上抹去。”

開除族譜這事兒,朱允炆也幹過,如今又被朱棣幹了一遍。

群臣個個是人精,哪裡看不明白,立即行禮附和:“皇上聖明!”

金幼孜舉一反三:“懿文太子,未曾登基稱帝,卻被建文追贈帝王廟号、谥号,實在是……

此做法簡直滑天下之大稽,臣懇請皇上,收回懿文太子興宗廟号,孝康皇帝谥号,改為懿文太子!”

不待朱棣說話,群臣已呼呼啦啦跪了一地,“臣等附議!”

朱棣糾結半晌,十分不情願地點頭答應。

群臣高呼:“皇上聖明!”

接着,又把朱允炆的親娘拿來說事,既然朱标的皇帝身份沒了,那呂氏的太後身份自然也要被收回。

朱棣從善如流,将呂氏降為懿文太子妃,然後以懷念大哥的名義,打發她去給朱标看墳去了。

同時,朱标長女江都公主,降為江都郡主;吳王朱允熥,改為廣澤王;朱允熞從衡王降為懷恩王……

李青内心五味雜陳,他知道,老四以後多半要對這些個侄子下死手。

于是散朝後,借機向朱棣進谏:“懿文太子為國鞠躬盡瘁,如今皇上登臨大寶,乃衆望所歸……”

李青知道朱棣心虛,為了自己,為了子孫後代,朱棣肯定會找機會下殺手。

但其實……根本沒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