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等朱棣慷慨陳詞完,李青拱手道:“皇上,臣有本啟奏。”
“你不會也和夏原吉一樣,反對修書吧?”朱棣狐疑道。
李青搖頭:“皇上英明,修書有利于千秋萬世,臣舉雙手贊同;
然,若隻是單純的修書,并不足以體現皇上雄才偉略。”
“哦?”朱棣來了興緻,“說來聽聽。”
“皇上,臣以為,書修完後,可允許官員閱覽、抄錄。”李青道,“要是修完書,就束之高閣,那修書的意義會大打折扣。”
雖然在修書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人偷摸備份,但效果遠不如公開支持傳播來的好。
以官員為媒介,流傳到民間,讓這部曠世奇作,以這種方式保存,才是上上之策。
“這話也有道理。”朱棣沉吟片刻,點頭答應,“不過,抄本一定要注明出處。”
“皇上聖明!”衆人齊拍馬屁。
朱棣爽朗一笑,“解缙,朕再跟你找個幫手,你和姚廣孝一起負責編撰事宜,盡快保質保量的将書修出來。”
“臣…”解缙小心翼翼道,“皇上,臣一人可以應付的來。”
朱棣眼睛眯了眯,旋即笑道:“都去忙吧,需要什麼盡管開口。”
“臣遵旨。”衆人行禮告退,解缙有些失落。
待解缙等人離開,朱棣淡淡道,“此人恃才傲物,區區一個内閣成員,竟走在尚書前頭,實在自大,縱有才華,卻不堪大用;
高熾,你不可與此人過于親近。”朱棣教道:“這樣的人,就不能給他好臉色。”
“兒臣記下了。”小胖點頭應是。
“李青。”
“臣在。”
“此番蘇杭之行,你功不可沒,即日起,封你為太子太師。”朱棣道,“怎麼樣,朕夠意思吧?”
李青無語,太子太師銜,老朱已經封過了,而且這個從一品,他也不想要,因為要多幹活兒。
“皇上,要不還是算了吧。”李青讪笑道,“臣還是做個孤臣為好。”
朱棣臉一闆:“君王賜不可辭!”
“……謝皇上。”李青無奈點頭,接着又問:“皇上,瓷窯、茶葉都在弄了吧?”
“嗯,瓷窯已經建好了兩個,茶葉的事夏原吉也落實下去了,以後的茶葉由朝廷專營,與鹽一樣。”
朱棣心情很好,笑罵道:“這個人能力不錯,品性也是上佳,就是太他娘的摳了,朕每次花錢跟剜他肉似的,娘的,老子又沒花他的錢。”
李青:“……”
不得不說,老四花錢确實厲害,簡直就是個碎鈔機。
朱棣欣然道:“今年年底寶船便能造好,屆時海運一開,國庫便能充盈起來。”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李青敷衍兩句,内心也頗為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