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可捅了馬蜂窩,一再忍讓的文臣,甚至部分武将都坐不住了,文臣當即開撕,彈劾朱棣背棄宗廟,棄國棄家……
朝堂亂成了一窩粥,大多數官員憤慨激昂,就差指着朱棣鼻子罵了。
他們敢這樣罵,因為他們有底氣,太祖皇帝,在金陵開國建都,遷都就代表着否定太祖皇帝。
而且,太祖皇帝就埋在金陵,開國之君埋南邊兒,後繼之君埋北邊兒,這樣大不孝的行為,不罵你罵誰?
當然,衆臣子反對的真正原因,是他們的根兒在南方,不願意背井離鄉的去北平。
去了北方就無法利用官員身份,為家族謀福利,無法圈錢了;
再者,江南氣候宜人,北平乃苦寒之地,時不時還有沙塵暴,鬼才樂意去。
僵持許久,最終朱棣玩不起,打死了兩個罵的兇的言官,草草散朝。
……
禦書房。
李青、道衍,與朱棣相對而坐,太監退下後,朱棣将遷都的想法簡單說了一下。
“中原自古禍患,皆來自北方,獨守江南實乃下下之策,且易滋生腐敗。”朱棣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若将京師重地遷至北方,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會死命相守,可保長治久安。”
“皇上英明。”二人拱手。
“朕不是聽你倆拍馬屁的。”朱棣道,“朕是讓你們想想辦法,如何擺平群臣。”
兩人對視一眼,皆無言以對,這次是動了群臣的根兒,根本不是簡單用計謀就能行得通,況且,那些人也不是傻子。
沉默良久,道衍開口道,“皇上,不若折個中,遷都長安,亦或天下之中的洛.陽。”
朱棣搖頭拒絕:“朕不是讓你們折中的,遷都北平,朕勢在必行。”
道衍:“……”
見二人不說話,朱棣有些惱了,“你倆平時一肚子壞水兒,這會兒都去哪兒了?”
李青苦笑道:“皇上這是個死結,不管用什麼手段,他們都不會同意的,除非……”
“除非什麼?”
“硬遷!”李青道,“以天子之威、帝王之勢,迫使群臣同意。”
道衍微微颔首,“想讓群臣心甘情願的同意遷都,根本不可能,若要遷都,隻能用下策。”
朱棣無奈道:“真就沒有其他辦法了?”
二人搖頭。
“行吧!”朱棣歎了口氣,“來人,去傳錦衣指揮使紀綱過來。”
~
錦衣衛全面出動,在百官家門口整日整日地晃蕩,也不拿人,就那麼幹晃悠,讓群臣心裡發慌。
一連數日後,朱棣再次提出遷都,群臣仍舊激烈反對。
朱棣也不勉強,隻是沒過幾日,就有幾個大官查出重大貪污受賄罪行,被押上了斷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