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也不客氣,開口道:“皇上,臣以為隻打鞑靼、瓦剌便是,兀良哈勢力太弱,根本沒必要大費周章的對付他們。”
“不妥。”道衍搖頭道,“以臣之見,隻打鞑靼便可;
鞑靼是北元正統,在草原上的号召力很大,打他們是必須的,但瓦剌就沒必要了,因為他們勢力比不上鞑靼;
而且,鞑靼一受挫,他們勢必反攻鞑靼,可以無形中替我們出力,何況他們已經願意稱臣納貢,我們不宜對他們動手。”
道衍勸道:“讓草原達到勢力平衡,使其内亂不斷才是上策。”
“瓦剌不可小觑。”李青正色道,“皇上,一旦他們勢大,勢必也會反攻大明。”
“哪又如何?”道衍笑道,“鞑靼強打鞑靼,瓦剌強再打瓦剌。”
頓了頓,“永青侯想畢全功于一役,根本不現實,且那樣會逼得鞑靼瓦剌聯合,豈不是幫助他們統一嗎?”
“我……”李青啞口無言,沉吟片刻,“那就先攻鞑靼吧,不過,我還是認為瓦剌也要打。”
朱棣想了想,“朕倒覺得讓他們一起上,也省得費事兒了。”
“皇上三思。”道衍滿臉嚴肅,“皇上一旦那樣做,勢必會讓他們加速統一,實乃下下之策。”
李青沉默。
朱棣也陷入沉思,他還是想來個一勞永逸,但仔細斟酌了一下,覺得道衍的建議,也不無道理。
“那就一個一個來吧!”
朱棣籲了口氣,又道,“朕已經在關外幾處地方建立了臨時糧倉,這樣可以讓大軍的行軍速度再快一些,但……朕覺得還不夠;
一直以來,大明北伐人數不超過十五萬,都是補給拖後腿,而且,光是行軍就要花費數月,大大浪費了時間,給了元人從容準備、甚至撤退的時間;
正所謂兵貴神速,你們倆腦瓜子好使,可有辦法?”
道衍搖頭,“臣幫着出個主意還行,但對打仗本身并不在行,永青侯應該有辦法。”
李青斜睨了道衍一眼,沉吟片刻,道,“皇上,一直以來,運送補給都是大車集中運輸,到了最後關頭,才交由大軍,不如直接從頭到尾,給養都讓給養兵負責;
另外,把大車改成小車,這一來,遇到不好走路,也不會因為給養耽誤行軍路程,但……這樣的花費也會更大。”
“錢不是問題。”朱棣道,“三個月前三寶回來了一趟,給國庫帶了很大收益,他現在已經再次出發,過兩年還能再帶回來一大筆錢,不差這點兒小錢。”
頓了頓,“不過,朕還是覺得慢,你有沒有辦法更快?”
李青苦笑:“這已經是人力的極限,再想快,就隻能用戰馬了,可那是打仗用的,大批量……嘶,還真可以。”
“什麼辦法?”朱棣問。
“驢!”
“皇上可以征用……不,直接購買毛驢,買它個幾萬頭,用毛驢代替人工,速度肯定比人快上一大截。”李青道,“另外,這玩意兒還能當給養物資,驢肉火燒那叫美……咳咳,扯遠了。”
李青正色道,“毛驢既能用,還能吃,簡直太适合做苦力了。”
“毛驢……”朱棣一拍大腿,“成,就它了。”
他自信的一笑,振奮道:“明年北伐,朕要的是碾壓,碾壓,還是他娘的碾壓!”
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