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欣然道:“明年必将一舉擊潰鞑靼部。”
“皇上英明!”二人拱手。
“呵呵……”朱棣忍不住咧嘴笑了起來,接着,又開始使喚人了,“好了,你倆都去忙吧,老和尚你去教皇長孫讀書,李青你去輔助太子理政。”
“……臣遵旨。”
——
傍晚,結束了半天工作的李青回到家,靠在躺椅上休息。
如今的大明,國力鼎盛,但百姓的日子,并不算太好,因為朱棣花錢太兇了,錢不夠用,隻能加重賦稅。
不過,也正是花錢太兇,大明的經濟流通很快,百姓們日子雖然苦,但隻要肯幹,至少不會餓肚子。
因為大明處處建設,不愁沒活幹。
李青歎了口氣,輕聲自語:“國力和百姓,無法兼顧啊,除非能實現工業躍遷,讓國家、百姓、富紳的利益都集中在一個地方,勁兒往一處使……”
接着,又苦笑道:“且不說現在沒有那個基礎,即便有,有封建王朝束縛,也施行不出來,唉……師父說的對啊。”
“先生你在嘀咕什麼呢?”婉靈送上一杯熱茶。
李青接過抿了口茶,笑道:“沒什麼,隻是想起了師父的話。”
“先生的師父…就是那位張仙人了。”婉靈好奇道,“他老人家說了什麼呀?”
李青道:“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這句話……”婉靈小聲道,“好像出自《左傳》。”
“這樣啊!”李青還真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
這些年來,他一直處于權力場,越是了解,越覺得這句話蘊藏‘大道’。
“先生是有什麼煩心事兒嗎?”婉靈問,“又在憂國憂民了吧?”
李青搖頭:“隻是有些感慨罷了。”
其實,他已經想到了徹底控制文臣,并加固皇權的辦法了。
——徹底奴役百姓,将封建社會進一步加強。
直接實行高壓強迫,把百官視作家奴,不把百姓當人。
說白了,就一個字兒,殺!
殺的富紳徹底臣服,殺的百姓不敢受富紳鼓動,殺到最後,必然是皇帝說一不二。
但這樣的話,會造成一個非常恐怖的後果,那就是文明傳承會出現缺失,當百姓思想被完全禁锢,那和行屍走肉就沒區别了。
縱觀曆朝曆代,也隻有元,以及後來的清,這兩個王朝是這樣做的。
幸賴,元統治的時間太短,并未造成太大影響,而清……
“先生就是想太多,也過于理想化了。”婉靈柔聲道,“不若豁達一些,正如先生适才所言;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不管有沒有先生,最後總會有人出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