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2頁)

不管有沒有先生,最後總會有人出手,不是嗎?”

婉靈笑了笑,低聲說了句犯忌諱的話:“想來,數百年後,定會有一個王者出現,再創輝煌。”

李青呆了一下,欣然點頭。

……

第39章

降維打擊

朱高煦,朱高熾兩兄弟的争嫡大戲上演,不過,比當年朱允熥、朱允炆的激烈程度要差一些。

畢竟,朱高熾已經是太子了。

文臣武将各顯神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武将之中,張輔、郭銘是朱高熾的鐵杆支持者,畢竟他們是太子老丈人。

文臣之中,也有不少投入漢王麾下,金豆子的妙用還是很強的,不是每個人都像李青那般,拿錢不辦事。

而且,朱棣的對老二寵愛,表現的太明顯了,這讓文臣中的一些騎牆派,看到了機會。

從龍之功,誰都想立。

但大多數文臣,都還是支持老大。

雙方鬥法不斷,卻一直控制在一個可控範圍,都在朱棣制定的規則中争鬥。

畢竟,大明才子,永樂大典的總編撰,還在大牢關着呢。

誰也不想步其後塵。

兄弟倆,亦或說,兄弟倆的支持者明争暗鬥,朱棣漁翁得利,一邊調兵備戰,一邊督修運河、建京都。

大家各忙各的,誰也顧不上誰。

李青這個禦前紅人,自然是雙方争取的對象,兩方人時常來侯府做客。

他是來者不拒,送禮就收,就是不辦事兒,連個承諾都沒有。

時間久了,也就沒人來了。

……

永樂八年,春。

朱棣集結三大營精銳,準備開始征讨鞑靼。

同時,把國家大事交給了太子。

小胖正式開始監國!

“高熾,你身為太子,大明未來的儲君,萬不可懈怠。”朱棣嚴肅道,“政事上要有自己的主見,莫要隻聽文臣叭叭,凡事要三思而後行,看問題要看本質。”

“兒臣謹記。”小胖拱手稱是。

朱棣沉吟片刻,問道:“朕離京後,少不得有人為解缙求情,如果那般,你會不會放人?”

“解缙并無大罪,且編撰大典有功,父皇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