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過的,比在家還熱鬧。
大年初一,李青拉着媳婦兒,給朱棣兩口子拜年,薅帝後羊毛。
四個人加起來,得了近百兩金豆子,快頂得上李青這個兵部尚書一年的俸祿了。
其實李青很有錢,他雖是侯爵,但俸祿直逼國公,再加上如今兵部尚書正二品的俸祿,以及這些年的額外收入,正常花銷,足夠他用上數百年。
即便以後退休了,日子也不會差。
聽曲兒、下棋、堆雪人……愉快輕松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不知不覺間,就過了元宵節。
吃過湯圓,李青一家随着皇帝儀仗,返往京師。
……
回到金陵時,已經出了正月。
李青在家休息了一日,照常上朝打卡。
朱棣臨朝後,對文臣的态度轉變了些,不再擺着一張臭臉,對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等幾位實幹人才,偶爾誇獎幾句,肯定了幾人的政績。
這一轉變,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君臣之間的隔閡。
與此同時,朱棣也削減了很多工匠,減少了朝廷開支,還減輕了百姓的徭役,鼓勵發展農耕。
一系列舉措下來,極大減輕了百姓負擔。
現如今關外平靜,運河基本疏通,朱棣開始着重發展經濟。
帝王的意志,尤其是像朱棣這樣有實權的帝王,尤為重要。
徭役的減輕,加上清丈田畝的政策,讓百姓得以喘息,頓時好過不少,日子總算是有了奔頭。
朱棣在大政方針上面,目光長遠,在他的舉措,以及小胖的斡旋下,執行的有條不紊,大明欣欣向榮,雖然目前國庫依舊空虛,但過上兩年便能扭轉這種頹勢。
爺倆相互配合,簡直無敵。
眼見君臣關系緩和,李青找到小胖,将自己的想法給他說了一下。
“士紳官差一體交稅納糧?”小胖都傻眼了,愣怔好一會兒,才道:“青哥,這話你沒給父皇說吧?”
李青搖頭:“這不是先給你說說嘛。”
頓了頓,“看你這意思,好像不太贊同這一方針啊!”
“當然不贊同。”小胖翻了個白眼兒,“青哥你這可真是個馊主意。”
李青撓了撓頭,“為何啊?”
“士紳官差不種地,雖然他們大多都有很多耕地,但真正種地的還是百姓,亦或說,佃戶。”小胖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士紳官差交稅納糧,到最後,還是落在佃戶身上,這個政策雖能提高稅收,苦的卻是百姓,弊大于利。”
李青砸吧砸吧嘴,無可辯駁,“那攤丁入畝呢?”
“啥意思?”
“就是把所有賦稅都攤進田稅裡。”李青道,“百姓不用再按人頭收稅,而是根據耕地田畝來收稅。”
“這個好啊!”小胖精神大振,随即又皺起眉頭,“不過……這樣一來,對官紳的沖擊太大了,父皇應該能執行,但…很可能會人在政在,人亡……政治也消亡了。”
他輕歎道:“青哥你要知道,官紳可包括勳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