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漢王走了。
而紀綱,也上了刑場,淩遲處死,家人流放!
接連兩件大事發生,都有利于文官集團,朝堂再次平靜下來,之前的風波也漸漸消弭。
朱瞻基被父親關了禁閉,跟蹲大牢沒什麼區别,這一關就再也沒放出來。
……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
轉眼,到了寒冬臘月,即将又一個年頭過去。
朝局平穩,攤丁入畝的國策,全部落實,玉米的試種大獲成功,朝廷下達诏書,明年在山.東、河.南、河.北……這些種植小麥的省份推廣,可謂是局勢大好。
年關将近,所有人都在加班加點地處理政務,為年假做準備,但三寶卻是要出發了。
永樂十四年年底,他的第五次下西洋之旅,正式開啟。
出發這天,李青出城相送。
“三寶,若那東西真是土豆,一定要多帶些回來。”李青道,“還有玉米種子,也要盡可能多帶些回來。”
頓了頓,“還有紅薯,圖紙你可得收好,到時候讓他們好好看看,說不定佛郎機已經有了。”
三寶含笑點頭:“放心吧先生,事關千萬百姓口糧,三寶自然不會懈怠,你都說好幾遍了。”
“呃呵呵……”李青臉色一熱,認真道,“一路順風。”
“嗯。”三寶微笑點頭,曆盡千帆,仍如當初,拱手道,“先生保重。”
“保重。”李青還禮。
目送寶船遠行,李青在長江岸邊伫立良久,才吐出一口氣,這一别,又将是兩載有餘,他耗得起,但,故人耗不起。
“時間過得真快啊!”李青感慨。
~
時間過得真快,絲毫不留情面,轉眼已是永樂十五年。
當初建文削藩,三兄弟跟着他來京師時,路上小胖比劃着一尺長小瞻基的場景曆曆在目,轉眼,也長大成人,到了娶妻的年紀。
娶的是光祿寺卿胡榮的女兒,胡氏。
太孫大婚,标志着太子之位徹底坐穩,不會再有任何意外。
文官喜不自勝,武将也樂得接受,雖然太子和他們玩不來,但太孫玩得來啊!
大婚當日,朱棣大擺筵席,規格之高,不亞于北伐大勝歸來,辦的相當熱鬧。
朱瞻基一身吉服,更襯得他英武不凡,關了這麼久的禁閉,讀了那麼多書,讓這位太孫成長許多,再不複往前鋒芒畢露。
氣質内斂,又不失英氣。
朱棣滿臉欣然,他相信,未來孫子上位,定然會是一個有為的明君。
他看不上兒子,盡管兒子有能力,但依然看不上。
但孫子不同,他有多嫌棄兒子,就有多寶貝孫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隔輩親,比老朱要嚴重得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