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7頁)

但孫子不同,他有多嫌棄兒子,就有多寶貝孫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隔輩親,比老朱要嚴重得多的多。

看着英氣内斂的孫子,朱棣笑的合不攏嘴,輕聲感慨:“吃了些苦頭,換來如此成長,真好;他日為君,朕也便放心了。”

李青含笑點頭,他對朱瞻基也相當滿意。

朱瞻基天資聰穎果敢,又有朱棣父子倆手把手的教,還有着出征經驗,可謂是文武全才。

他輕笑道,“未來大明能有這樣一位皇帝,江山幸甚,百姓幸甚!”

“哈哈……”朱棣笑聲朗朗,“能從你嘴裡聽到一句好聽話,真不容易啊!”

李青笑道:“皇上若是想聽,臣可以說三天三夜,隻要你多意思一下就成。”

“就你俏皮話多。”朱棣白了他一眼,“對了,老和尚身子骨不行了,你多去看看。”

對于道衍,他是發自内心的感激。

帝王大多都是孤家寡人,尤其是有為的帝王,朱棣算得上朋友的人不多,李青算一個,道衍算一個,一共就這倆。

“臣遵旨。”李青答應。

孫子大婚,朱棣這個做爺爺很是開心,一場酒宴下來,喝得臉紅脖子粗,道都走不直了。

李青也飲了不少,不過依舊清醒。

~

寺廟正殿,道衍坐在蒲團上,身子佝偻的厲害,一下下敲着木魚,節奏把握依舊很好。

李青坐在他對面,靜靜等待。

一刻鐘後,道衍停下,看向李青,“我沒病,就是年紀大了,不用費那事兒。”

“如果你能停下功課,可以多活一段時間。”李青道。

道衍輕輕搖頭,隻說了句:“習慣了。”

李青沒有再勸,轉而和他聊起了家常。

這位學識淵博,計謀過人的老和尚是真老了,八十多了,即便放在後世,也算得上高壽,他還能拄着拐棍行走,已經很不容易了。

“我這一生,最快樂的時光就是靖難那幾年。”道衍發出這樣一句感慨。

李青揶揄:“但願你這樣的人,大明以後再也不要出現。”

“呵呵……”道衍笑着點頭,随即,又認真道,“即便靖難之役沒有你永青侯,我一樣能助皇上奪得大寶!”

“嗯,大師的本事,李某欽佩之至。”人都快死了,李青也不好擡杠,況且,曆史上,這位也的确做到了。

像道衍這樣的人,就應該生在亂世,不然,實在是一大禍事。

~

告别了道衍,李青又去了梁國公府。

藍玉也老了,身體狀态嚴重下滑,不比道衍好哪兒去,滿頭的白發,連眉毛都變得花白。

昔日魁梧的身材,也變得佝偻,甚至有些瘦削。

兩人坐在樹下品茗,憶往昔,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