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10頁)

因為藍玉算不上開國功臣,那麼多開國功臣,也隻有徐達一人獲得武甯谥号,而且,他也不願把藍玉提到和老丈人一個高度。

李青倒沒再堅持,武毅也挺不錯了。

停棺七日,藍玉下葬。

下葬這天,李景隆哭得稀裡嘩啦……

……

……

同年十二月。

順天府基本完工,隻剩一些邊邊角角還未完善,但已經達到遷都要求。

朱棣精神大振,讓百官做好準備,來年三月,正式遷都。

原本平靜下來的朝堂,再次亂了起來。

百官激烈反對,各種理由層出不窮,朱高熾安撫,然并卵。

這次是動了百官的根基,他們決不妥協,勳貴們不如文官那麼激進,卻也表達了反對遷都的意願。

誰都不想離開江南,去北平那樣鳥不拉屎的地方。

在群臣的觀念裡,北平就是苦寒之地,去那兒和流放沒太大區别。

武将還好,現在掌權的都是靖難功臣,亦或靖難功臣之後,他們對遷都的排斥并不大,但文官就不同了,他們大多數人的根都在南方,背井離鄉去北平,簡直是要他們的命。

而且,北方一窮二白,去了那兒,就是想撈些油水,也無從撈起。

不像在南方,随便動動手,就能沾一手油。

反對聲不絕于耳,

當此時也,朱棣再一次打破了規則,開始翻舊賬。

昔日群臣的投票,再次搬了出來。

朱棣親自唱票,所有票都是贊同,贊同,還是他娘的贊同!

唱完票,朱棣惱怒道:“當初是你們同意遷都的,現在又出爾反爾,當朕可欺嗎?”

皇上你是不是玩不起……群臣氣得不行,尤其是文官集團,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胡子一撅一撅的,頗為滑稽。

但,誰也沒有出頭,都寄希望别人頂在前頭。

于是乎,朱棣成了人生赢家,靠着耍賴,他再一次戰勝了百官。

不過,李青總覺得這次不會這麼輕松結束。

主要是朱棣太不講武德了,群臣遵從規則,而他卻屢屢打破規則。

在這個權力場中,哪怕是九五至尊的皇帝,也得遵從規則,懂得妥協。

可朱棣卻不走此道,我行我素。

他真怕群臣也來個打破規則,造成動亂。